2006年12月30日

塗鴉藝術

將所謂才能,精心思考打磨後呈現出來,造成的震撼是無與倫比的。







他們的網站

2006年12月25日

Babel - 火線交錯

我承認,我實在不喜歡這部電影。導演的上一部片是 21 Grams (靈魂的重量),我也同樣不喜。這位導演的題材總是挑的這麼嚴肅,劇本、演員、整個影片的質感好像就在告訴觀眾:我很認真。這樣下來,實在感覺匠氣太重。如同以前我說 21 Grams 整部片的目的看起來就是打算得獎,或者至少打算告訴觀眾,他是個拍好片子的導演。這樣實在很沒意思啊。

就這種「不知該如何稱呼」的類型電影來講, The Crash (衝擊效應)給我的印象還比較深,因為他傳達的方式更加低調一些,而不是類似 Babel 這種幾乎可以預期的鋪陳。然而 The Crash 感覺上還不算好片,我更喜歡的應該是 Traffic (天人交戰)與 The Three Burials of Melquiades Estrada (馬奎斯的三場葬禮)。Babel 對於美國與墨西哥的問題拍得遠不如三場葬禮,但那已經是影片最好的部份。日本場景中菊地凜子演得非常好,但這無法掩蓋故事本身骨架的空虛:要拍一部講溝通困難的電影,就安排一位慘綠的聾啞少女?拜託....

嗯,不過有點要特別提一下,這部片的大牌演員群們個個中規中矩,演技精彩,這要給予導演掌聲。

2006年12月13日

無名小站正式與 Yahoo!奇摩 簽訂股份購買合約

嗯,這是今天下午四點公開的,詳情大家去看本文,我就不貼了。最勁爆的是最後面那段,我相信這是有排過的啊,壞消息藏後面一點。引用如下:

另外關於認股權的部份

因為白金會員擁有的是無名小站第一次現金增資的認股權,在併購結束後,無名小站股份有限公司已沒有現金增資的需求,所以認股權益就不存在。為了感謝白金會員一路以來對無名小站的支持,白金會員可以獲得好禮三選一的禮物,分別是:

A.無名小站金卡 VIP 一年份

B.無名小站個人網誌出版一份

C.現金500元

請還沒選擇的會員請到 http://www.wretch.cc/etc/feedback 線上點選,我們的服務人員會盡速將禮物送給您。
「認股權益就不存在」,真是簡單有力。當初力挺的會員,現在可是有三選一的好禮大相送喔!

2006年12月9日

Run Windows XP on Debian 'etch' with xen (English version)

Thanks for the request of Mirko Maruhn from Germany. I do need a motive to practice my English. Here it goes.


This is probably the most difficult experience I got from Linux lately. Indeed xen is powerful, but it still got many bugfixes to work on. Once you stepped on one it will take a long time to fix it. One tough nut to crack.

I got Pentium D in my box and it supports VT, so it's possible to execute Windows without any modification to the Window's kernel (which is not a good idea).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could be found here.

The box is running on Debian testing (etch). Here is the easiest setup I found so far:

Use apt-get install or aptitude to install the following packages:

linux-image-xen-686
xen-ioemu-3.0.3-1

The rest will automatically installed by dependency. Once you finished, reboot to the grub option "Xen 3.0.3-1-i386". Add a new file called /etc/xen/winxp:

kernel = "hvmloader"
builder='hvm'
memory = 512
name = "winxp"
vif = [ 'type=ioemu, bridge=xenbr0' ]
disk = [ 'file:/home/xen/disk.img,ioemu:hda,w',
'file:/home/xen/winxp.iso,hdc:cdrom,r' ]
#cdrom = '/dev/hda'
device_model = 'qemu-dm'
boot="dca"
sdl=1
vnc=0
nographic=0
localtime=1

Notice the 'disk' line. We have to use the cd image, so the win xp iso file must be prepared first.

dd if=/dev/cdrom of=winxp.iso

Right now we can't actually use the real /dev/cdrom because the qemu-dm that comes with this version seems still got problems. Then we modify /etc/xen/xend-config.sxp, and make sure the following lines are unmarked.

(network-script network-bridge)
(vif-script vif-bridge)

Remember to restart /etc/init.d/xend once you finished. Then

sudo xm create winxp

I cannot run it as root because the SDL will not be able to find the display. Doesn't matter, just sudo it. The win installation screen should appear now. After the installation, mark the 'boot' line in /etc/xen/winxp to let it boot by the default order hd->cdrom->floppy.

The Windows runs fairly fast on xen. It doesn't feel like it's running on a VM, instead it feels like native. I think xen did what it promised to do.

2006年12月8日

2006年12月7日

用 at + zenity 做簡易提醒

以前 kde 底下有一些無聊但有趣的小工具,例如說泡了咖啡或茶以後點一下,過了幾分鐘就提醒你泡好了。這個對工程師來說超有用,因為一認真寫程式,保證會忘記泡到冷掉。現在都是用 gnome ,這類的 applet 我猜應該是有,不過都沒在預設安裝中。事實上這應該直接用指令辦到,彈性更大。

at 這指令可以一次性的指定甚麼時間做什麼事情,而 zenity 可以用 gtk+ 在螢幕上直接顯示圖形的對話框,兩者加起來就可做到想要的功能了。

john@capricorn:~$ at now + 3 min
warning: commands will be executed using /bin/sh
at> DISPLAY=:0.0 zenity --info --text 三分鐘到啦!
at> <EOT>
job 16 at Thu Dec 7 23:38:00 2006

最後那個 <EOT> 是按 Ctrl + D 打出來的。這指令拿來做鬧鐘之類的也蠻方便的,把 zenity 替換成隨便一個音樂播放程式就好啦。值得注意的是,at 指令預設不會抓 TERM 或是 DISPLAY 這些環境變數,所以指令中如果要用到的話,必須要自己輸入。

Corega sucks!

Corega 的 IP 分享器 CG-WLBARGS 毫無疑問是我用過最差的。功能簡陋,一些該有的細項設定全都沒有,而且整個系統蠢斃了的設計成必須跟 Windows 綁在一起。 IP 分享跟作業系統的種類,根本完全不該有dependency,竟然硬是設計成有,我實在是很佩服。

機器上的 firmware 根本是未完成的狀態,感覺連基本的除錯都還沒做完就趕著賣,很多簡單的動作都會自動重開機,導致回應相當慢。在系統中,每台電腦都必須在「PC資料庫」中註冊,才能作為其他功能選擇的目標。而很不幸的,這部份的電腦名稱看來似乎是與 NetBIOS name 相關,以白話來說,大致就是會去認 Windows 電腦名稱的意思。這導致所有我沒跑 samba 的 Linux 電腦都不能正確辨認,也不方便作為服務對象。此其一。

其二則是,作為整個系統進階部份可說最關鍵的功能,這個 PC 資料庫的程式,感覺上卻並沒有寫完。整個流程是要先用名稱查詢,才能繼續進行其後動作。若是只有 mac address ,沒用。這設計導致對目前沒有開機或是執行 Linux 沒跑 samba 的電腦,由於無法辨識出電腦名稱,就算有了 mac address 也甚麼都不能做。

而新增後,預設都是 LAN 連線,雖然明明是 wireless 網卡的 MAC,也無法修改成 WLAN。後來觀察一陣,才發現有時這功能只負責顯示,按鈕只是擺好看的(馬的那你幹嘛把按鈕放上去啊?java script 不會寫嗎?)。而明明是修改,按鈕卻寫新增,連 UI 上不同功能時換一下按鈕的文字,這麼簡單的事情都沒做。虧他們還用 PHP 這麼高階的東西寫,寫出來卻比以前我們用 C 寫的 CGI 還爛,這還真是不容易辦到咧。

Wireless 的連線控制不 work. 同一台電腦、同一張網卡,明明在 Windows 底下已經可以連線,隔幾天開到 Linux 下,系統就莫名其妙一直問我根本沒設的密碼。原來是因為若隔一段時間才開到 Linux 下,系統會認不得 NetBIOS 電腦名稱(因為沒有),所以不給連,還要先用 Windows 開機騙他一下,才會正常。

簡而言之,以上部份需要所有電腦都是 windows,而且大家都在開機上線的狀態下,才能正確工作。但是,深入使用一些其他的功能後,才知道,能夠正確工作的功能已經不錯了。

防火牆:只有高中低三種設定,設下去以後究竟意味著甚麼完全沒說明。virtual server 的功能根本沒用,明明設了,還是一樣 connection refused. 我之前一台 MSI 的 IP 分享器上超好用的內部 dns 功能,這裡也完全沒有。另外一個更鳥的地方是:若是沒有登出就關掉管理網頁,然後用其他台電腦想進入管理,不行,因為另一個地方沒登出。所以此時你要用完全一樣的那台原來的電腦,開同個網頁,然後選登出,另一台才能進來。不然,就請你乖乖等十分鐘到(坐穩了)五小時吧!

整台機器對於網管來說根本就是惡夢,IP 分享器這麼成熟的產品,把網頁區分成基礎跟進階就可以符合大多數人的需求,Corega 卻連這點也辦不到,基礎的功能不好用,進階的功能不完整,我實在不知道這種產品做出來幹嘛。這台機器是申辦 so-net adsl 送的。我想一台機器會搞到要送出才能出清,大概不是沒有原因。

2006年12月6日

APIC problem

2006/12/08 更新:原來 Shuttle 的 BIOS APIC 還不能亂關,關掉以後 due core 竟然少一顆 cpu,剛剛才發現... 換成把 BIOS 的 APIC 打開,但是 kernel 加上 noapic 參數就可以了。

工作電腦在 Debian Testing 底下一直不穩,有時候幾天不關放著就 hang 住了。這台機器 (Shuttle SS59G) 的 power supply 不太好,電源接頭感覺不穩,有時候動到一下電源就重開機。很可能 hang 住是電源品質造成的,不過還是要檢查一下是否有軟體問題。看了一下 system log,有如下的訊息重複出現:

APIC error on CPU0: 40(40)

大概查了一下,這應該是 sis 晶片組常見的問題,首先我試著 update BIOS 看看。不過很不幸的,雖然我很辛苦的做出了 usb 開機碟,但是 awdflash 每次跑到一半就掛掉。後來網路翻找一下,發現在 LinuxBIOS 這網站裡頭竟然有 flashrom 這種好東西,直接在 Linux 底下就可以更新 BIOS,不用開到 dos 底下了。可是更新重開以後,訊息照樣出現,乾脆進 BIOS 裡頭把 APIC 關掉,錯誤訊息就不會出現了。後來用到現在也沒當,不知道兩者間有沒有關係。

順帶一提,我做 usb boot disk 的方法如下:
  • Download and compile makebootfat

  • Install syslinux if you don't have it.

  • Prepare usb disk content under a directory, say "/home/john/tmp/usb". I put boot98sc.ima (Win98 boot floppy image file) and syslinux.cfg under it. The content of syslinux.cfg:

    default dos
    label dos
    kernel memdisk
    append initrd=boot98sc.ima

  • Under /usr/lib/syslinux, execute

    makebootfat -o usb -Z -Y -b ldlinux.bss -m mbr.bin \
    -c ldlinux.sys -c memdisk /home/john/tmp/usb/

Now ldlinux.bss and mbr.bin will take the system to ldlinux.sys, the syslinux boot loader. Then the boot loader will try to locate syslinux.cfg, load memdisk by instruction, finally load the win98 boot disk image to simulate a floppy boot.

The DOS will recognise the floppy image as A:, and the content of the real USB disk as B:, which is a good thing, since you could put your tools inside the USB instead of the small floppy image.

原來申請網路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啊。

最近新房子成功租出去了,終於生活輕鬆許多,然而為了滿足房客對於網路連線的要求,可是讓我好好上了一課。原來,就算在台北,申請網路也是可以很困難的呢。

首先,房客的要求如下:網路越快申請到越好,download bandwidth 至少 2Mb,需固定 IP 以配合 VPN 的需要。聽起來好像不怎麼難吧?

於是在上週二首先打電話給慣用的 ISP,多申請一支 2Mb/256Kb 的線路,對方告知要到兩週後的週五才能安裝。既然此事是由龔斷的鴨霸中華電信決定啥時安裝,ISP 也沒甚麼能做的,我也就不要求了。接下來在安裝 cable TV 時,第四台公司告知,可以免費試用東森寬頻一個月,雖然寬頻線路因為都是大家分享的關係,頻寬通常不穩定,不過至少可以填補 ADSL 裝好之前兩週的空白,於是我就答應試用。

到了約定的日期,我等了一個上午,應該來裝 cable modem 的人卻完全未出現。下午,我撥了客服電話,出於好奇查詢一下,對方表示,由於本棟大樓的 cable 安裝在建物以及裝潢之中,無法安裝 cable modem。我不禁感到很有趣,不能裝,我可以接受,不過因為不能裝而不來,難道不用通知客戶一下嗎?對方說,會替我反應。

好,看來 cable 的路子斷了,沒關係,我還有 ADSL。時序匆匆,下個週一,我接到中華電信打來的電話。對方說,由於距離機房 3680m,超過三公里,所以不能裝 2M 的線路。要裝,只有 1Mb/64Kb。天啊,這種頻寬可是很久沒看到了。

新房是捷運上方共構,很大一棟,少說也五百戶以上。這五百戶,難道只有 1M 的 ADSL可用?更別說一樓的那一堆店家跟銀行、公司了。這實在不太可能。想必一定有其他連線吧!當天我到大樓管理處辦事時,查了一下,果然有,簡單寫著網路以及某先生的電話。馬上撥打,對方說,由於我們買的是預售屋,可享六個月免費網路,4Mb/400Kb。這真是喜訊啊,不過聰明的讀者們一定會跟我一樣懷疑:那他們這家資訊公司的網路是哪來的呢?

結果,他們說,這社區有 FTTB,也就是光化社區,中華電信牽了條光纖過來。此時我整個傻眼,既然有光纖,中華電信的人幹嘛不告訴我,還跟我說只有 1Mb 可裝?如果是自行申請,一般的光纖可是 10Mb/2Mb 這種頻寬呢!這也未免太不會做生意了吧!免費網路雖然好,可是也是共享頻寬,所以尖峰時間堵車,加上沒有固定 IP。聽起來,我還是得去申請一條 FTTB,並且把浮動 IP 申請為固定,才能符合需求。

於是馬上再找中華電信的客服,這下妙了,不管我怎麼問,他們就是說沒有,本大樓沒有光纖。可是資訊公司的人明明就正在用光纖啊!太神奇了吧!此時一位本就認識的住戶(兼仲介)幫忙,告訴我他們用的也是光纖網路,並且給了我一個裝機師傅的電話。馬上打過去,原來是中華電信的施工單位。施工單位都說可以裝了,這下總比客服準了吧?很高興的表明我要申請,然後跟他們反應客服真的很奇怪,幹嘛說沒有 FTTB。對方答應幫我查,於是我就高興的繼續吃午飯啦。

吃了幾口,電話響起,對方口氣帶著抱歉。我心想不會吧,這樣還可以出事?對方說,由於我們那社區的光纖已經滿載,需要等待備料,才能裝新的。好吧,備料就備料,我等了一週多,再等到下週也沒差吧。請問備料要多久呢?

「喔,這個,明年二月就可以準備好了....」

2006年12月3日

Rapid Web App Development

繼昨天的想法後,收集到一些相關資訊:
  • Zope 其實頗大而複雜,被人譬喻為"learning cliff",Django 類似於 RoR (Ruby on Rails),或許是更好選擇。下一步計畫大概是把 Zope, TurboGears, Django 都下載裝來玩玩。

  • 跟我原先想法相同,當你要做的是 "serious app for huge business",也就是有一堆跨平台、legacy system 等種種企業的複雜需求,那麼你需要的應該是 Java EE。然而如果只是個 "web interface for database" 性質的 web app,那麼快速開發的工具是恰當的。

目前有個想法是,就如同 open source 目前的趨勢,應用程式基礎的部份採用 C/C++ 等等效率佳的語言來寫 library,然後在 UI 層用 Python 寫介面,呼叫底層 library,這樣的方式兼具兩者之長。那麼 web app 是不是能走同樣的路子,用 Python 解決介面問題,但是用 Java 來製作後端平台?

要研究這個問題,必須找出這兩個平台之間的黏性如何。這是下一個課題。

2006年12月2日

Time for a new language?

以快速開發為考量的話,Java 仍然是個過度肥胖的怪物。若是不涉入 Java EE 這可怕的領域,光是 open source 的 frameworks 就已經很麻煩了。好處是 Java 人多、支援多,所以直接的需求也多。若是要求個一官半職、穩定薪水,熟習 Java 是個不錯的選擇。尤其大部分的人會而不精,自認為精的人也多半不見得,把這語言練到強些應該是很好的自我投資。

不過若是想自己開發,或者說面對的使用者只要結果,並不 care 採用的語言,選擇就頓時自由了起來。這是我目前主要思考的領域。若是接案,將規格與採用技術都嚴格定義好的專案,經常都根本不在我們想要的市場。若自行開發,那麼使用者的 feedback 與容易改寫、開發速度就成了最重要的因素,此時 Java 不見得是最佳解法。

當然 Java 有他的優勢在,對於大型系統、跨平台跨OS、包含legacy system的開發,Java EE 的複雜性是必須的。然而除此情況之外,我們必須思考,如何用最適當的工具完成任務。當你能夠更快速的回應使用者的需求,以更短的時間與更低的開發成本,做出符合所需的成果,那就是恰當的選擇。

這是 E 領域與 S 領域不同的思考模式,不過很明顯我尚未跨入 B 領域。以上這段話請參考窮爸富爸系列(我又來了)。雖然如此,不過我並不在乎,人生就是要做自己愛做的事情,學新的電腦技術,至少對目前的我來說還是很有趣的。

下一步的目標是:精研 design pattern,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學習 Python,然後學 Zope.

P.S. 延伸閱讀一篇:「EJB's 101 Damnations

another p.s. Zope 目前已非我首選,因為學習曲線太陡。請參考另一篇文章。

2006年11月29日

Intel 2011B PCMCIA on Ubuntu

其實以前就在 Fedora Core 3 底下裝過了,不過這次裝起來更簡單,所以多少記一下。

首先到 ORiNOCO Driver 的 download page 把 Orinoco-fwutils 抓下來,解開,執行裡頭的 get_symbol_fw,會看到目錄底下多了 symbol_sp24t_prim_fw, symbol_sp24t_sec_fw 兩個檔案,把他們 copy 到 /lib/firmware/`uname -r`/ 底下。

接下來直接把網卡放進 PCMCIA 插槽,看一下 dmesg 就知道搞定啦。

2006年11月26日

是奢侈品,還是人生?

嗯,先轉貼別人的文章一篇。由於不放心 MyAV 的連結會一直在,所以全文過來。

Posted by J@ck on 04-25-2005 09:45 AM:

我與我的兩套音響

我不是一名發燒友.
這件事, 我也是最近才發現的.
因為生活以及工作上的需要, 時常需要出差個三五天. 每次回家, 發現最喜歡做的事不是坐在我那精心佈置的音響室/待客間好好聽個音樂, 而是跟女友窩在小書房, 她看看漫畫, 我看看雜誌, 放點輕鬆的音樂.
所謂輕鬆的音樂, 是指”她”認為輕鬆的音樂, 從草蜢, 小虎隊到周杰倫, 五月天, 偶而聽點舒服輕快的爵士, 像是小野麗莎或是 Joao Gilberto.
咱們做人也不能太老實, 我總會把可以接受的”她的歌”中混入一些小提琴, 鋼琴小品, 然後使用 Random Playback, 號稱是 “上帝的決定”, 希望可以潛移默化她, 歷時三年多, 尚無成功的跡象…
而我的主系統 (花的錢, 精力最多的系統) 就被冷落下來了.
想當初, 為了這套系統, 從挑選組合, 到找巧手高人精心製作, 就算是喇叭擺位都辦了兩次 meeting 請各方高手前來相助, 每次我光是想到這套系統都覺得是一件享受的事.
人說, 過程是最快樂的時候, 誠不我欺.
全部完成後, 除了親朋好友來時現現寶, 真的自己使用的時間真的不多. 兩顆全音域 12” 單體加上兩個獨立的 12” 低音, 當真是氣勢洶湧, 但是也大大限制了使用的時間.
最不能讓我接受的是, 孤獨. 總是一個人聽著音樂, 空空蕩蕩的.
常在網上看到很多美侖美奐的音響室, 除了讚嘆主人品味高雅, 財力雄厚之外, 慢慢地我也注意到總是只有一張椅子, 我不禁這麼想, 這樣, 會快樂嗎?

再來, 肚子裡的墨水也不夠.
有人主張聽古典音樂一定要看著總譜, 才不辜負了作曲家和演奏家的心血. 這個論調也許太偏激, 但是我連靜下來專心聽音樂都做不到. 我有太多的雜誌, 書籍,想看, 要看, 沒時間看. 專心地聽音樂, 對我來說太奢侈了.

一翻整頓後, 我弄成了兩套音響.
我認為音響是把音樂融入生活的工具, 所以我的”主”系統處處委屈, 處處與生活協調. 為了擺設, 沒辦法講究擺位, 但也希望有點音場; 為了使用機能, 沒辦法使用 LP, 或甚至是 CD Player 當訊源, 太麻煩了, 要換片, 要找片, 要保養, 要空間; 花了一番心思後, 系統也有了不錯的效果.
我使用 Altec 755C 裝上 2 cubic feet 的密閉箱喇叭當做主軸, 因為這喇叭有一個”特異功能”, 就是不太在乎擺位, 因為傾斜面版的設計, 所以根本不需要腳架, 隨便往腳前兩米的地方一擺, 兩喇叭相距不用多, 約一米不到, 就可以營造出真實立體的音場, 相當神奇, 這裡要多謝 MyAV 上眾位網友的幫忙, 尤其是 Bernard 的熱心.
擴大機就比較複雜一點了, 755C 效率算是很高的, 所以擴大機是要重質不重量, 目前手上有幾台比較常用的, Fisher 400 restored, Trancendent SE-OTL, Colin 5687 手工搭棚亂改版, 和 SI T-amp 惡搞亂來版.每台機器都陪了我不少時間, 都有一點故事.
Fisher 400 的管子全部都是 telefuken; Trancendent SE-OTL 的聲音通透有勁, 跟一般想的管機有很大的差距; Colin 這台算是我的教練機, 很好運地被我惡搞後還沒什麼哼聲, 比較特別的是四個可樂罐般大的 100 uf 油質電容; Sonic Impact t-amp 是我最近找到的最有趣的玩具, 我換了兩個電容, 接在 SLA 電池上, 換了個殼子, 聲音好得不得了.
訊源是使用電腦, EMU 1212M 接上 Lavry Blue DAC, 滿意得不得了.
耳機系統最常用的是 Stax SRM-717 擴大機和 SR404 耳機; AKG K1000 很少用, 因為隔音太差了, 不需要隔音的時候多半聽 755C, 所以就冷落下來了. 另外也有 Senn HD650, 配 Single Power MPX3 和 Fisher 的耳機輸出都很棒. 其他像是 AKG K340, K271S 就很少用了.
線材方面都是用 DIY 自己做的東西, 喇叭線是用編織的 Belden 1585A cat5 網路線, 訊號線是用 28awg 的銀線, eichman silver bullet 的 RCA 頭. 電源線是用工業用 14awg 雙隔離電源線, 最大的好處是便宜, $5 USD 一條.
另一套比較少用的系統是以”精準”為考量, 想說有時總是想知道到底接近”正確”的聲音是怎樣的, 所以是以一對錄音室的喇叭, Truth Audio TA-1P 為主體, 訊源還是電腦, 用的是 RME 9632 音效卡, 擴大機用的是相當不錯的數位擴大機 JVC RX-F10. 以後有再加幾隻喇叭變成劇院的打算.

我只希望聽音樂可以很簡單.
我從來不關機, 電腦不關, 擴大機不關.
選一個大類, 爵士, 流行, 搖滾, 古典...etc, 用 PDA 遙控 Random 播放, 有時心血來潮也選選曲.
泡杯好茶, 拿份報紙, 翹著二郎腿, 隨便坐.
偶而會被音樂吸去注意力, 不一定是多久, 有時想起以前的蠢事, 有時思考白天遇到的問題.
音響搞了這麼久, 就是為了那出神的五秒鐘.
__________________
I wanted to believe.

J@ck's blog

嗯,我相信一定很多人直接跳過了。反正我看完文章的感覺就是一整個不爽,真的是只有不爽而已。我從來就是個愛享受的人,愛聽音樂、愛搞一些好玩的興趣玩物喪志、還買了台重車結果現在經常都在忙,沒空出去跑。重點是,我自己創業又想狠狠賺錢的目的,其實不過是享受人生。然後我們面對現實吧:享受這件事情,有些時候不需要錢,有些時候需要很多的錢。不承認這件事,然後聲稱說快樂就在心中,金錢不重要的傢伙,有些是因為賺不到,所以在自我安慰兼欺騙。有些人則是很幸運,因為他的快樂剛好都不用錢就可以擁有。

好,那我幹嘛不爽前面那篇文章?因為他媽的我對那些器材很多都想要,對數位音源我花的功夫也實在夠深,問題是我他媽的現在就是買不起啊!不要看他講得輕輕鬆鬆只是一些型號,又在那邊得意的說甚麼什麼東西只花多少錢都有了,靠,可怕的是那些沒寫價錢的玩意! Altec 755C,Lavry Blue DAC, Stax SRM-717 擴大機和 SR404 耳機,加上前面那兩台擴大機... 這些東西不是代號,是鈔票啊!!鈔票!

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對於很多人來說耳熟能詳吧。其中一個反覆申論的觀念是:年輕時有多少花多少的結果,經常是面對時常拮据的人生。然而在年輕時放棄奢侈品的享受,往往可以在日後獲得更大的回饋。

嗯,說得不錯啊,很有道理。問題是:他媽的難道我要等到四十歲然後換上全套防護裝備騎著重型機車去殺山路嗎?或者是我前面四十年就他媽的要守著那套明明不滿意的音響乖乖聽?追根究柢講白了就是:請問我為了以後可以"享受人生",現在到底要放棄多少人生?以前當個上班族也就罷了,薪水講起來也不差,要買甚麼買甚麼,總是有餘錢,現在咧?隨便買個一千多的東西就要猶豫花不下手,看到大減價的標誌就很興奮,每天都在問自己你他媽的到底在搞屁啊,為什麼可以把自己玩成這樣?

也許這是個過程,但他不是,他其實是個賭局。除上天外,勝負無人可知。我們看到郭台銘,更該問的是所有與他一樣能力一樣個性的人是不是都可以成功。創業啦賺錢啊這些玩意,最重要的不是你的能力、你的個性,那是選擇這條路的人自己就要先準備好的,已經是基本條件,如果沒有直接退出算了。唯一決定性的因素是:你的運氣

2006年11月25日

大破 Toshiba 回復光碟保護

** 警告:嚴重 tech geek 火星文在後,請小心使用 **

話說我玩手上這台 Portege 2000 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加起來除了買來那陣子裡頭的系統是 XP ,借給老妹使用完後,就被我拿來裝成 Fedora Core 3。很久之後先是在公司同事口中,又陸續各處聽到 Ubuntu 很棒,於是又搞成 Ubuntu。其中一堆麻煩也就不用提了,許多特殊的按鍵啦、休眠支援到無線網卡等等,到處都是問題,解得不亦樂乎。聽起來是很浪費時間啦,不過玩系統就是這樣,有了經驗,到了某時候就是會有用,不用太計較。

但最慘的是最近這次。說起來還是要抱怨,總是有些傢伙,明明用純文字檔案就可以搞定的東西,偏偏要用 Word 打,打完也不會輸出成 PDF,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想花錢去買 Microsoft Office,也不見得想犯法用盜版的。再不然就是奇怪的客戶,就硬是要給我一些 Windows 底下才能開的東西。久而久之,就會想還是不要那麼死硬,留一套 XP 在筆記型電腦裡頭跟我心愛的 Ubuntu 共存算了。而且那 XP 是原廠附上的,可是有正式版權的呢。

誰知道這才是劫難的開始啊。這台電腦沒有光碟機、沒有軟碟機,要重灌,最簡單的就是經由外接光碟機。但 Toshiba 有個很賤的策略,非得用他們自廠的 usb cdrom 才能復原,但其實他們的 cdrom 除了特別貴以外,並沒有甚麼特別之處。我明明手上有自己的 usb 光碟機,可是就是沒法安裝。這是第一個敵人。經過好一陣掙扎後,我終於領悟到,重點是如何把光碟內復原用的資料取出,而不是硬要先想辦法騙過他的廠牌檢查。

於是直接看光碟內的東西,發現是 ghost image。既然如此應該直接拿 image 檔復原就好,沒想到下一件事我就發現,這 image 檔有密碼保護!真該死... Google 的結果找到這篇文章。裡頭的密碼我全測了一次,全部不對,於是我們又回到老問題:我必須欺騙 Toshiba 的復原光碟,讓他進入正常的執行程序,但是用一個假的程式去取代他原來的安裝程式,這樣他自身的系統就會乖乖的把密碼吐給我的假程式了。

問題是,復原光碟又不能再修改,我要怎麼改變他的開機內容咧?一個方法是我自己另外重燒,不過那樣只要一搞錯,我就得重燒錄一次,看來不是甚麼好主意。我用的方法是網路開機,網路開機的 server 怎麼架,我早就想學起來了,這次正好趁機抏一下:最快的方法就是裝 tftp 以及 dhcp server,加上 syslinux 裡頭的 pxelinux。簡單說起來,就是由 server 在網路上提供開機片,如此而已。

由於 iso 9660 開機光碟,其實也是在光碟中指定一個開機用的 floppy image ,我這樣的作法實際上等於替換了光碟中的開機用 image。我將原先復原光碟中的 image 複製出來,修改裡頭的內容,讓他把我的 usb cdrom 當成合法的,然後把原先呼叫真的硬碟複製程式 ghost 的地方轉而用我自己的假程式取代。跑一遍下來,我就得到了 Toshiba Portege 2000 的 image 密碼 "2709",看來這號碼在不同的 Portege 2000 都不盡相同。

到了這裡,復原光碟裡頭的東西可說是任我宰割了。我做了一片能夠支援我的 usb cdrom 的軟碟 image,用來讓 notebook 網路開機,開好後進入復原光碟,直接執行複製程式,由於我已經知道密碼,等於我可以隨便愛叫他幹嘛就幹嘛。原先復原後,硬碟應該是對半切成 10G/10G,我把他改成 5G 的 partition,其他地方就留給 Ubuntu 以及兩個作業系統的共用磁區。

全部弄好之後,這部 notebook 可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對各種需求大概都可對付,不過硬碟太小,存取速度慢,一般還是比較適合當作 thin client 來使用吧。

2006年11月18日

Run Windows XP on Debian 'etch' with xen

這可說是近來我對 Linux 最困難的經驗,因為 xen 雖然很強,但許多 bugs 都還在修正中,一不小心碰到了就會卡很久,實在很難設定。這台機器是 dual core 的 intel cpu,支援 VT,可以在不修改 Win OS 的情況下直接執行 windows. 相關資料可以參考這裡

我用的是目前的 Debian testing: etch,目前研究出來最快的方式如下:

直接用 apt-get install 或者是 aptitude 安裝以下幾個 packages:

linux-image-xen-686
xen-ioemu-3.0.3-1

其他的東西都會經由 dependency 自動安裝好。結束後重開機到標示為 Xen 3.0.3-1-i386 的 grub option 底下,新增一個檔案 /etc/xen/winxp

kernel = "hvmloader"
builder='hvm'
memory = 512
name = "winxp"
vif = [ 'type=ioemu, bridge=xenbr0' ]
disk = [ 'file:/home/xen/disk.img,ioemu:hda,w',
'file:/home/xen/winxp.iso,hdc:cdrom,r' ]
#cdrom = '/dev/hda'
device_model = 'qemu-dm'
boot="dca"
sdl=1
vnc=0
nographic=0
localtime=1

重點是 disk 那一行,全部要用 image 檔的方式,意味著 win xp 的 iso 檔要先做好:

dd if=/dev/cdrom of=winxp.iso

目前無法採用實體的 /dev/cdrom ,因為 qemu-dm 這版本還有問題。然後修改/etc/xen/xend-config.sxp,確定有以下兩行:

(network-script network-bridge)
(vif-script vif-bridge)

改完以後記得重新啟動 /etc/init.d/xend restart。接下來用 sudo 執行

xm create winxp

就可以啦。安裝好以後把 winxp 裡頭的 boot 順序 mark 掉,讓他恢復預設的 hd->cdrom->floppy 就可以了。

裝好以後執行的感覺非常快速,完全不像 VM,反而像是 native 在跑。當初大家對 xen 寄予這麼高的期待不是沒道理啊。

2006年11月14日

痛苦的領悟

前陣子參加老同學的聚會,我覺得程度很好的一位 I 君說他決定走 presale 的路子,而非 developer。我問他為甚麼,他說寫程式有個缺點,因為你不管怎麼寫,永遠有人比你寫的更好。

回來以後這件事情在我心頭盤繞了好幾天。沒有錯,我一直是個很好的程式開發者,寫得速度不是挺快,不過在問題分析以及結構上很厲害,寫出來的東西簡單明瞭,一看就懂。問題是這樣的才能屬於匠,而非師,把現有的解法做出來並非突破。真正的天才在寫程式這方面是一種由技入藝的領域,能夠跳脫思考,用別人沒想過的方法解決困難的問題。

也就是說,寫程式其實類似藝術。許多人經過訓練可以成為很好的畫匠,可是 Picasso 無法經由訓練產生。

創意才能產生跳躍式的進步,邏輯與分析不能。這些天下來,我領悟到我必須誠實的承認,自己從來不是程式天才,以後也永遠不會是。堅持留在黑手的領域,對於長年學習程式的我來說,的確是塊安穩而舒適的區域,離開需要勇氣。

相對來說,一個讓我困惑不已的問題是:有許多人明知自己是匠,仍然停留在自身領域中。停留著又有什麼不好?以機會成本來說,選擇其他的路子有可能更不符合最大利益,就如同一位室內設計師已經知道了自己不是貝聿銘,這並不表示他不能繼續以此為職。

2006年11月4日

最差的選擇

95/11/3,這個日子在往後的台灣政壇,必定比319有更高的能見度。可惜的是,在如此危及存亡之秋,原本有機會一舉扭轉頹勢的民進黨,看來卻打算做出最差的選擇。

按照起訴書,陳水扁未被起訴的原因,其實僅僅是憲法五十二條保障罷了;實質上,早已滿足過去民進黨一涉案起訴即開除黨籍的原則。可是,令人極為惋惜的,此次極為確鑿的偽證、偽造文書、貪瀆罪行,卻仍為了陳水扁而破例,不送中評會、也不送廉政委員會,而是等待三天說明時間,再做決定。(有興趣的人,請在 Google 打入:中評會 開除,看看民進黨過去的明快處分)

陳水扁一向充滿權謀,卻缺乏創意。如今已可準確預測,說明的理由必定是為了國家機密外交,寧犧牲阿扁一人,也不願透露機密資料,危及在外人員。錢的確領了,但一分都沒進口袋。就算以最低標準接受此說法,並主張以機密外交為由,阻卻偽造文書以及貪瀆的違法,偽證仍然明明白白的寫在起訴書中,避無可避、閃無可閃。當一國元首已確定對人民說謊、對司法說謊,這還有等待說明才送處理的必要嗎?當然人皆有說明權利,但送了中評會,仍然可以自辯,就如同起訴不等於定罪,三審定讞前陳水扁多得是機會幫自己說話。如今竟連這點處分都不做出,民進黨的立場,已經昭然若揭了。

國民黨在這次事件中的表現,已經證明完全不值得期待。起訴書都已經明明白白出來了,才打算週日上街遊行,收割民氣,此舉如同黨籍立委在立法院的表現一般,充滿自私自大的權謀,而無為國為民的正義。相對起來,民進黨內雖受壓制仍不熄滅的批判力道,以及所謂泛綠學者提出的論述,較之國民黨,竟更讓人感到一絲希望。

如今看來,竟連這丁點希望都可能破滅。國務機要費的起訴,極可能是台灣谷底回升的轉捩點,如此大喜之餘,卻仍因民進黨的反應,蒙上一層憂心。奈何!

11/04 修改:由於應訊時為潛在被告身份,而非證人,故不涉偽證罪,將相關字樣刪除。

2006年11月3日

在台灣 IT 界,技術是最不重要的。

目前心目中重要性的排名:

1. 自我宣傳

舉例:在某些給非專業者以及專業但廢渣者看的雜誌中,寫一些只有非專業者或廢渣會想看的專欄。例如介紹某種在國外早就誰都知道的技術,照本宣科做一次給大家看、把英文網站的東西翻譯一下重講一次,或把 Web 2.0、KM (knowledge management) 還有一大堆三個字或是兩個字簡寫的名詞拿來賣弄一番,告訴你這是下一波的金庫,或這可以幫企業賺/省多少多少錢。重點就是把一些入流者的 common knowledge 拿來當成了不起的東西,舞給不懂的人看。Honestly, 如果你認識很厲害的工程師,會固定把 RUN PC 或是 ITHome 上的技術文章當聖經來看的,請舉手。 Please, ANYONE?

效應:名氣、不懂的人會以為你是專家,所以有需要時會來找你。然後你再包給空有技術但是蠢得只會寫程式的小包就行了。空下來的時間,你可以寫更多的專案成功經驗,更多毫無價值的專欄文章,讓更多人覺得你是大師。

2. 關係、人脈

這不用多說了,這圈子最明顯的問題大概就是「黑」吧。政府案尤烈,民間也不見得好到哪去。當然嘛,由不專業的人負責發案、負責開規格,手上拿的又不是自己的錢,中間可以下手的地方太多了。找個資訊顧問來,更是引狼入室,因為大部分的資訊顧問都屬於 1. 的型,想要他們拿出真正實力幫你評估合身合用的資訊系統?別做夢了,讓你花個幾百萬換來一套資訊化甘苦談,然後再一堆文章討論專案為何失敗、企業如何(花更多錢)避免這樣結果、偶爾成功一次就大張旗鼓上雜誌說某某企業資訊化有成,這樣才能吸引更多人花冤枉錢。

3. 包裝、包裝、包裝!

首先用技巧 1, 2 取得高價,然後雇一大堆三流工程師把所要的系統 hard code 出來,其中還要導入各種專案管理機制,三步一樓五步一閣,用小學除法算出各種達成率等等的百分比,然後把歷史趨勢做成很漂亮的圖表給花錢的冤大頭看。更重要的是必須產生各種文件,一狗票的測試報告每測一輪就全部改幾個字複製一次,還有各種規格說明書,為文務必艱澀難懂,頁數只能多不能少,如此可以確保沒人會認真看,以免「其實並不難,只是我們做爛了」這件事實穿幫。

因為是低價人力 hard code 所以最後當然案子生得出來,不過鐵定過不了關,驗收不過。這時候就可以說,其實案子總是會 delay ,系統分析又那麼難,雙方規格有誤差是難免的。不過既然合約書上只寫明要有飯,但沒指明要煮熟,所以我們沒煮也無可厚非。如今既然規格要增加成飯必須煮熟,我們預估要多花 20% 的時間,以及增加 40% 的預算...

重點:

很少有什麼 IT 專案在技術上是很難的。講句不客氣的,我想一個 POSIX C thread programming 的問題就可以掛掉一狗票 IT programmers. 真正難度通常都在了解需求、需求變動、還有客戶溝通上頭。這意味著以上幾點雖然尖酸刻薄、誇大其詞,但也反映了必然如此的真實。

然而這並不是 IT 先天上本應如此,有太多的理論與實務已經被發展出來克服這些問題,只是如此正規的執行以及學習,門檻太高,還不如去交個回扣,把問題搓掉,大家加減用來得簡單快速。長此以往,大家對 IT 系統產生刻板印象,認為失敗率高、經常不合用、又老是花錢如流水。但資訊化又不能不做,於是只好壓低預算。廠商收入低,於是就做出更不入流的系統、務虛而非務實。我尊敬的一名教授說得好,他說台灣是「地攤式」的做軟體,仔細品味,其言非虛。

最近 HEMiDEMi 成了創業楷模,大家紛紛目為大師,演講分享不斷。我佩服他們的執行,也恭賀他們的成功,以一個工程師的角度,我也讚美「葛力」的技術能力。但,很抱歉,說穿了,這也不過是拿了國外的成功產品進來,依樣畫葫蘆做個台灣版,這跟以前仿冒王國的年代有什麼不同?還有遊戲橘子拿別國的遊戲來賣、Kuro用別人的音樂賺自己的錢、不求長進只炒短線的無名小站,為甚麼現在台面上的儘是這些傢伙?我們難道不能發揮真正網路時代的精神,做出具有原創性的好服務嗎?

2006年10月31日

學習筆記

這幾天趕 project 趕得頭昏腦脹,而且鐵定無法如期完成,不知道屆時怎麼收場。趁現在靈台尚有一線清明,把下一步的計畫記下來。

首先,由最近用 Databinder 的感覺看來,下一步應該嘗試自動產生程式。為何選擇自動產生,是因為這種方式若想要細項修改還可以改,如果搞成 framework,那麼就變成一樣東西要能配合所有可能性,複雜度會太高。

既然加上 persistence annotation 的 POJO 物件可以自動產生 database 端的 table,沒理由不能更進一步,也就是說,從 EJB 直接一路產生整個應用程式雛型。所需要的,其實只是每個欄位的 user-friendly 名稱。如果此一名稱可以由 annotation 設定,那麼從 database <-> EJB <-> java file <-> wicket html 的對應其實都是固定的。例如我們可以指定 primitive type 的欄位,在網頁上其實就是 text field;如果是 many-to-one,其實就是 drop-down box;如果是 one-to-many,那就列一個表格,在下方加入新增資料功能。

如此這般,便可「經由某 EJB 產生相對應的網頁以及程式」,這東西如果要自己做的話,大概 Java 5.0 的 annotation 詳細規格要研究一下。不過我想先搞清楚 Qwicket 究竟是怎麼回事,發展到什麼程度了。說不定這套東西就可以直接弄出來。

另一個一定得熟悉一下的東西是 Maven。雖然才重拾 Java 沒多久,已經足夠我發現 java 這一狗票 jar 之間的 dependency 真是超級討厭的,而且每次新增一個 dynamic web project 還得把 library 一個一個設進來,如果用各 framework 都喜歡提供的 quickstart,很抱歉每家的基本格式都不太一樣,只要用了兩個以上 framework,就又要 merge 了。Maven 提供一個很簡單的機制,可以把這些東西都放在一個中央的 repository 裡頭管理,只要寫一下設定檔,其他的動作都是自動完成,實在是不錯。

2006年10月30日

不願面對的真相

一直都記著要推薦,趁現在想起來趕快拜託大家,請務必要看這部電影!並且推薦你的朋友們一起去看,謝謝!

2006年10月27日

這篇文章太重要了。

不入流工程師 | 你在SI 嗎

以接案維生就是會掉入這種循環,我覺得無法避免。關鍵在於其中這段話:
...軟體業中彼此削價競爭,即使你估得準案子成本也搶不到案子(因為估得出成本都太高了,無法在菜市場中競爭),搶得到的案子也賺不了錢...
沒錯,事實就是如此。總是會有搞不清楚狀況的公司削價競爭,雖然他們最後一定吃屎,但也害到其他的人。意味著這是個微利的紅海市場,以接案為謀生方式的策略是錯誤的。

以上根基於兩原則:
  1. 台灣公司接台灣案,不行。印度的 Infosys 收費很高,不過活得不錯,意味著必須接國際大案,而且壓低人力成本才有賺頭。顯然的,專案管理難度極高。
  2. 接的是 MIS 類專案,不行。正確的方向是尋找中小型專案,技術難度高而內容少,發包案主最好為科技業廠商。
現階段來看適合的策略是後者。如果繼續接 MIS 案,兩個鐵則:
  1. 專案規格已訂死:固定時間,固定金額。任何規格修改,結案後另案進行。
  2. 專案規格未訂死:採 agile 開發方式,時間不定,按時收費。

違反以上兩鐵則者,不接。以上是血淚經驗。

2006年10月26日

心酸啊

相信只要是個男人的,看到以後都會有相同感覺吧。不過事涉敏感,我就不直接引述了。

PTT八卦版菁華區,路徑是進版>Z>4>6>9>3>1,第33、34號文章

沒有 ptt 帳號或者是根本不知道 ptt 是什麼的人,留言給我,我寄給你。

2006年10月21日

Wicket + Hibernate for now.

這陣子由於 project 本身壓力的推動,狠狠的從四年前拋下 Java 處重新開始。總結這陣子做的事情,大部分都落在 Java EE 的範圍。其實說是說 Java EE,其中那一票大傢伙也不見得都全部要精通,要用到的時候再去看看就成了。

Sun 提供的各類 Java 相關 spec 有個根本的問題,他是由聰明的軟工學者經過充分思考去訂出來的。為了符合軟體各式各樣的發展需要,所以非常的抽象,其中間雜許多層的 layer。問題是,當你要把一個規格弄到「各處都合用」時,往往也代表「太複雜了根本沒人用」。由 OSI 七層網路架構到現在的 TCP/IP 或許就是個好例子吧。

目前 MIS 相關案子,考慮到實用性以及利用網路等等因素,多半都開發成 web based 系統。一開始我採用的路子是 struts + Hibernate,這算是當前主流技術,不過 struts 這個 framework 由於是 request based,跟 oo based 的 java 其實結構上是不一樣的東西,所以他需要一些額外的東西去銜接兩者,亦即 tag 跟 xml 設定檔。

tag 其實只不過是把直接的 java code 包一層,取個代號放到 jsp 裡頭以免嚇到做 html 的美工而已,骨子裡還是把 java code 扔到了網頁裡頭,我覺得由以前 asp, php, jsp 等等的例子,已經證明了這是個簡單易理解的方式,壞處是很容易就很亂,而且把本來是呈現用的 html 變成了程式,可能還會 parse 到一半才掛掉之類的,寫小東西還可以,做大 project 時,實在是不怎麼樣的做法。

至於 struts 的 struts-config.xml 其實我沒啥意見。反正既然是 request based,當然需要個設定檔來指定哪個步驟對應到哪些程式碼。就實作的角度來看,這其實提供了相對比較底層的控制,每個網頁到網頁之間的動作都可以定義,有他的好處在。

追根究底,struts 的主要問題還是在於他跟 java 的差異太大了。這也是我們採用 struts 搞定幾個案子後,我開始打算找另一個 framework 的原因。目前我選定的目標是 wicket,他跟 JSF 類似,都是 component based,就是把網頁裡頭的東西當成一個個的 java 元件去開發出來,這比較符合 java 的結構,感覺也比較直觀。JSF 是正式的規格,同樣的也是很難學,東西很多,好處是他有 Sun 背書,很可能會被當成業界標準,而且也不只適用在 web 上。不過嘛,我個人是覺得,很有可能以後是大家去配合 web,也就是各種 device 上都有 web browser,而不是大家一人訂一套規則這麼麻煩,所以照例,很可能 JSF 想那麼多結果最後還是釘在 web 上,還不如 wicket 一開始就是瞄準 web 簡單多了。

選定 wicket 以後,接下來是跟 database 整合的問題。Hibernate 現在其實是標準選擇啦,也沒其他人做得更好。我一向的目標都是快速開發,其實軟體架構的問題,碰到了再去解決就好,倒不需要一開始就想太多,學問是拿來用的,而不是什麼都照著學到的東西全部弄進去,這時候 hacker 型的人可能早就做完了,系統也沒啥問題。我想某些人應該不見得贊成這種作法吧,不過 open source 的 C 程式碼看多了,的確會發現軟體工程的層面想太多不見得有用,直接下去做出來就是啦。

現在選定的另一目標是 Databinder,這套東西很有意思,他從 wicket 的 component 出發,把他跟 hibernate 連結起來,做出來的東西很類似 Microsoft 系統最愛用的那些直接可以跟 database 溝通的 component。由於整個 OO 的結構做得蠻完整的,我估計應該有足夠的彈性,從稍細的要求到最簡單的直接整包拿來用應該都可處理(希望啦),如果沒弄錯,這套東西整個搞定以後,要弄出一套 web application 應該是很快的。

下一步要看的是 spring。這玩意可拿來當 hibernate 跟 wicket 的中間層,就目前來看,如果不用 AOP (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 的話,這套倒是不見得非要用不可。照往例,需求在有需要的時候自然會顯現,如果寫一寫發現哪裡不順,非要用到不可的話,再拿來用就是囉。

幾個小註記:mock object 是拿來製造一個假的環境,例如 data source 等等來符合測試的需要。關於這個我也還持保留態度,因為做假的環境究竟要做在 java 「之內」還是「之外」比較好,我覺得都還可以考慮。就我來看,我比較喜歡在 java 外頭架一個假的環境給他測試。java 再怎麼說,也只是個「程式語言」,搭配一大堆的「程式庫」,就是 sun 出的 library 加上那一狗票 framework,包山包海的結果反而增加複雜性,java 社群就是老是搞這種事,才會把 java 弄得那麼難學。

2006年10月16日

別看不起台灣公民

中國時報10月16日的社論「玩真的還是喊假的?再談所謂倒閣問題」,大意是認為陳水扁不會解散國會,而會利用撤換閣揆人選達成其政治目的。其中關鍵的幾句話是這樣的:

… 一、不必他親自出手,就自動解決了蘇貞昌的問題,「權力下放」之說從此煙消雲散;二、奉送他一個絕佳的機會進行權力洗牌,他可以再提名游錫堃以奪回對行政院的掌控權,也可以提名陳唐山或葉菊蘭藉以收鞏固深綠基盤之效,當然也可提名王金平以圖裂解國民黨,不論怎麼玩結局都對他最有利;三、他根本不必畏懼泛藍再提二次倒閣,理由很簡單,就像二次罷免一樣,如果陳水扁口袋裡的閣揆人選多得用不完,誰怕你一再發動倒閣?更何況屆時還可打安定牌呢;四、最最重要的一點,只要倒閣議題一啟動,所有關乎陳水扁涉及貪腐爭議的焦點,都順勢全被轉移了。…

看完這篇,再看看石之瑜同一天在聯合報的投書「國親 先喬閣揆人選再倒閣」,裡頭是這樣說的:

… 倒閣有更重要的憲法意義,那就是確保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對立法院負責,因此內閣本來就應由國會多數籌組。 …

… 多數黨於今之首要責任,是在取回憲法賦予的組閣權,因而在倒閣之際,就必須明確指出,倒閣後,陳水扁所必須任命的多數派閣揆人選是誰,而不是倒閣後,靜觀陳水扁如何繼續操持憲法名目上的片面任命權。倘若陳水扁不從,繼續玩弄任命權,多數派便有不斷倒閣的憲法責任。簡言之,倒閣旨在取得組閣權,治理國家,而不是逼迫陳水扁解散國會來推動罷免的巧門。 …

仔細思辨,應可發現倒閣與不倒閣兩派思維的差異,正是憲政「應為」與「現實」之間差異所致。主張憲政者,認為台灣應落實雙首長制憲法精神,回歸國會多數黨組閣,沒有所謂奪權或是總統操作閣揆人選的空間,立委選制僅僅是技術問題。而另一派,則認為以台灣政治現狀,倒閣反而給了總統操作空間去模糊焦點,將導致其政治目的無法達成。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何致於此?很簡單,在野最大黨的黨主席馬英九,他無能而懦弱,不相信大多數台灣公民對民主的理解能力。他的自我設限、怯於承擔,正是倒扁運動演化至今,理應為國家主人的人民無法執行民意,而竊國的公僕卻安坐如故的首惡。理由如下:

一、執政者失去民意支持,多數民意認為總統已不適任,在野黨黨主席卻選擇置身事外,不以黨身份加入反對運動。其所持理由可笑至極:「若國民黨加入,會被打為藍綠對決、奪權」。一直以來,扣帽子就是執政者拿手好戲,但是自己伸了頭等人家來扣的在野黨主席,卻是絕無僅有。若相信倒扁有正當性,就堂堂正正站出來支持,嚴正指責無恥的扣帽子言論,並對全台灣人民清楚解釋所持的理由,以求取人民支持。這不是相信民主該做的事嗎?如今支持的不乾不脆,扭扭捏捏,倒扁運動還不是照樣被打成了藍綠對決!

若謂不願被解讀成藍綠對決,希望國民黨日後對執政黨所提一切主張,皆全力支持,以免被誤解為藍綠對決。若謂不願被講成奪權,希望 2008 國民黨不要競選總統,以免奪取權力。

二、明知罷免不會成案,卻故意推動,假作姿態。明知倒閣為憲政所應為,卻放任黨籍立委因不願放棄既得利益而不推動。若因對王金平等人有所猜忌而不推動,更是將自身政治算計置於全民福祉之上。新閣揆人選應由提出倒閣案之國會最大黨決定,而非陳總統決定,這種基本道理,學法的馬英九不會不知道。他之所以不推動,是因為他怯懦,不相信國民黨可以向全民解釋其中道理,並取得民意支持。他不信任台灣人民,以為台灣人民都是會照著陳水扁那套政治操作行動的傻瓜。如此未戰先敗,此戰當然也不用打了!

三、陳水扁面對倒扁壓力,當然會全力反擊,如今各種手段出盡,也不過是意料中事。總統若有自省能力,也不會走到如今情況,故運動受挫至此,陳水扁不過是盡了他反擊的本分,真正的元兇,是應作為而不作為,沒有盡到本分的馬英九

陳瑞仁的起訴書,尚未公佈,然而認為總統不適任的民意仍然超過六成。可見倒扁是政治問題,而非司法問題,不應跟起訴書扯上關係,將兩者綁在一起,其實並沒有反映民意。罷免與倒閣案並行,且時間壓至十月底,謂「目前不是適當時機」,把牌全梭在起訴書上,若屆時起訴書認為陳總統全無法律責任,就算「不符全民期待」,請問馬英九又該如何?自己先劃地自限,到時發現畫的太小,走入死巷,無須至 2008,馬英九是不是總統之才,現在就已經很清楚了!

2006年10月15日

資訊新聞摘要

Microsoft Now Decides to Accept Outside Security for Vista

之前在相關文章中,提到 Microsoft 打算在作業系統中加上保護,擋住其他防毒軟體的路。目前看來,由於反托辣斯的關係,這種企圖大概不會成真。我仍然抱持原先看法:防毒軟體公司的罩門在此暴露無疑, Microsoft 只需更動系統架構,使作業系統更為安全,不需刻意堵死防毒軟體的路,其需求就會自然消失於無形。例如在 Unix-like 或者是 Mac 系統上,就沒有防毒軟體的需求,而且也不會造成反托辣斯。

Google office destined to be mashed

這算是大事,首先 Google 將在 web 介面上推出文字處理軟體與試算表,看來時間點很可能在 Microsoft 之前,而且很可能還不用收費。這會直接重創 M$ Office 這套該死的系統,但真正的威力在 mashed up: 想像你可利用 API 直接把公司中的資料與 Google 的 spreadsheet 試算表相連結,員工便可以直接上網利用公司資料做出各種試算圖表,word processor 也是一樣,文件內容可以直接由設計好的來源產生,等於公司可以用極低的成本處理掉大部分的辦公文件

由於是數位傳輸,錯誤的機率大大減少。而此系列服務本來就具有的協同作業功能,使得大家可在網路上共同編修文件,並在完成之後各自下載利用。例如公司可利用此功能提供各種標準表格以及文件範本等等,供員工修改利用。

再進一步思考,如果可提供類似以往 Office VBA 的語言,日後公司可直接在 Google 系統上開發公司內部使用的資訊系統,大幅度減低資料儲存、系統維護等等成本,而且由於是 web 介面,世界上各處皆能存取,可能性相當可怕。這應該表示強大的商機,有志者應該開始研究,及早推出應用。

mash up 的觀念其實很久前就有了,Web service 就是這樣的概念,使用到的技術有 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 (WSDL) and 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 (UDDI), SOAP 等等。但是之前這些多半都停留在專業領域,mash up 更為平易近人,例如本網頁右方的 Flickr, del.icio.us 等等,一般人都可以輕易使用。資訊專門領域中好用的服務很多,只不過工程師可能都用得理所當然,把這類服務帶入大眾領域是未來趨勢。

2006年10月13日

Vista Licenses Limit OS Transfers, Ban VM Use

Microsoft 的新作業系統 Vista,版權真是嚴格的可以。目前已知的系列產品為:Windows Vista Home Basic, Home Premium, Ultimate, and Business,姑且譯為為家用版、家用白金版、超級版還有商業版。所有各版都限制只能將 OS 安裝到其他裝置一次,意即,假定我買了一套 Vista 回家裝在電腦上,結果我電腦壞了或是打算升級,我只能移動/重裝作業系統一次,若再來一次就是侵犯版權了。

另外,家用版與家用白金版限制不可將 OS 裝到虛擬裝置上。亦即以往 Linux 使用者將 Windows 跑在虛擬環境 VM 中也不可行,進一步限制了消費者的使用權利。如有必要安裝至 VM 上的話,必須購買超級版或是商業版,可想而知成本是很高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體認過,在一台電腦上安裝整套 Winodws + Office 是多麼昂貴的一件事情。現在購買電腦經常有隨機的 Windows 安裝好,但是那成本事實上隱含在售價之中,對非 Windows 使用者而言是不公平的。更別提買來後,若守法真的再買套 Office 回來裝的成本。

事實上目前大家還被綁在 Windows 上,個人認為不出兩個原因:
  1. 其他 OS 上沒有適用軟體: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很多好玩的遊戲只有 Windows 版,另外一些專業軟體經常也只有 Windows 及 Mac 版,若使用者換到 Linux 上會造成許多不方便。更嚴重的是,硬體廠商經常不提供 Linux 上的驅動程式,導致硬體被限制在 Windows 上才能取用。

  2. 封閉檔案格式的濫用:何謂封閉檔案格式?就是檔案如何儲存的方式沒有公開,導致必須利用專用軟體才能存取其中的內容。Office 系列如 Word 的 doc 檔等等都是封閉格式,必須要對方也採用 Office ,而且版本不比你舊才能看到。事實上大部分的封閉檔案格式都是不必要的,Word 檔的許多排版功能用 html 甚至純文字就可以做到,沒有理由強迫接收你檔案的人也要去花購置 Office 的錢。許多學校老師採用 Word 或是 Powerpoint 檔為交作業格式,或是公開講義等等,更是極不可取。
對於 1. 目前還沒有什麼好解法。唯一方法就是採用 Linux 系統的人越來越多,讓廠商注重這市場就行了。回顧過去,我認為目前 Linux 使用者人數在穩定成長中。至於 2. 就有賴所有使用者的注意。我們可以這樣想:如果你買了一隻筆回來,結果你寫出來的東西必須用同樣的筆才能修改,用同廠商的眼鏡才看得到,這樣你可以接受嗎?或者是說你買了一台錄音機,結果你錄下來的音樂必須要用同廠商的錄音機才能播放,而且新機型錄的,舊機型還不能播,這樣可以嗎?

使用者創作的著作權屬於使用者所有,不應該限制到必須採用某特定軟體才能取用。微軟的 Office 採用封閉格式是完全不合理的做法,請大家抵制。若是已經習慣使用 Office 也願意付費,那麼在傳檔給別人時,請採用公開格式存檔,例如存成網頁 html 或是純文字 txt 檔,顧及非 Office 使用者的權利。

就一般使用者來說,用電腦經常只有打文件、傳訊、收發 email 還有上網。這些要求,用 Ubuntu 這套作業系統都可以做到,而且免費。在此對所有看網誌的人說,若有任何人的電腦覺得跑 Windows 太慢,或是不願再用沒版權軟體又不想購買,或是僅僅想嘗試一下,我願意義務免費安裝、設定。目前的 Linux 系統中文化很完整,使用上也相當便利,比起以前實在好太多了。對一般使用者來講,我認為已經可以轉換。

2006年10月10日

耐心是有限的

在915螢光圍城結束之後,反貪腐運動(或說換湯不換藥的倒扁運動)的群眾們耐心會漸漸被消耗。包括我在內,都已經越來越按捺不住性子了。

看起來陳水扁已經鐵了心再怎樣都不離開總統大位。即便陳瑞仁那邊起訴書出來明白顯示他涉案,他可能也仍然繼續硬拗不走。理由很簡單,從一開始,他說的就是「我又沒犯法,為何下台?」,然而司法尚未定讞前,按照無罪推定的原則,陳水扁都是無罪。既然憲法規定總統除內亂外患不受刑法起訴,既不起訴,何來定罪?既無定罪,何來犯法?

情勢如此發展下去,群眾無計可施的挫折感,加上日曬雨淋日漸消耗的耐心,這場運動一定會出亂子。人越來越少,高穩定性、攜家帶眷的參與者流失,留下的都是情感強烈者,搭配上同樣的一個馬英九,弄得不好,2004年319後的府前抗爭情況又將重演。

搞到現在,大家各唱各調,種種怪論紛紛出籠,街頭小狀況不斷,配上媒體強烈播送,其實整個活動已經慢慢偏離最重要的主題。陳水扁以超過50%的選票當選,雖未能掌握國會多數,但當時確實具有民意基礎。人民的授權是他權力的來源。人民可放,當然也可以收。這與他有沒有涉及什麼不法弊案並沒有直接關係。這些醜聞弊案等等,只是人民下決定的一部分原因,然而人類下決定的因素有千百種,也可能有些人只是不喜歡陳水扁的身高長相罷了。

所以說到最終,當初決定授予權力的人民,目前是否決定收回此一權力才是問題的關鍵。政治因素與法律因素要有明確的切割。若總統犯法,應提出彈劾以追究其法律責任。若總統失去民意支持,就應該交由憲政體制解決,手段有罷免或倒閣。這兩件事,都不需要「總統犯法」作為必要條件。把問題焦點放在總統到底有沒有違法上頭,是很奇怪的。

如果民意調查可以有參考性,那就表示目前台灣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認為陳水扁不適合繼續擔任總統。為因應民意,立法院應通過罷免案,交由人民複決來決定總統去留。在立法院支持罷免案並不代表支持總統應被罷免,僅僅代表支持由民意決定總統去留而已。反過來看,若總統認定自身作為仍有正當性,那麼交由人民信任投票,正是幫自身重新拿回民意基礎的大好機會,若人民複決未過,代表仍有足夠民意支持總統,那麼在剩下任期才能真正20個月當成40個月用,大刀闊斧改革拼經濟,豈不甚好?

很可惜的,截至目前為止,立委諸公並沒有足夠多數支持罷免案。既然民意代表們昧於民意,看來倒閣才是合乎憲政體制而且可行的方案。反對黨應提出倒閣,讓總統選擇解散國會或重新派任閣揆;若解散國會,則新民意選出後,再次審視內閣。若總統重新派任,但不指定最大黨組閣,則國會應再次提出倒閣案迫使總統就範。總統既已失去民意支持,依憲總統無權將閣揆解職,若閣揆有國會支持,此一強勢閣揆可將陳水扁架空為虛位元首,令不出總統府,就算做到2008也變不出花樣來了。

憲政體制的解決方法就擺在那裡,為何在野黨不去執行,箇中因素,實不足為外人道。可憐紅衣群眾,很可能就在政治算計中,落得曲終人散強制驅離的下場了。

2006年10月8日

看來無名出了點麻煩...

過個中秋回來,熊熊發現最近關於無名的事情挺熱鬧的。大概了解一下,看來他們將尚未經過足夠 polish 的服務貿然上線,並且對使用者頁面侵入性的置入廣告,引發眾怒。詳細的情形在 blog.xdite.net 寫得很清楚。

回顧好久以前寫過關於無名的兩篇東西,其一是他們剛決定要商業化的時候,其二則是關於賈伯伯還有 VIP 那陣子的紛紛擾擾。很諷刺的是,近來我大概也是受了媒體一窩蜂吹捧的毒,一度覺得無名風風火火好像要大大成功,如今看來,當時的看法仍然有參考價值。在 web service 如此發達的時代,使用者經驗似乎比獲利更為重要。如何維持與競爭者的差距,保持高門檻,以及時時刻刻以天下蒼生為念,是所有提供者必須念茲在茲的信條。一旦背離,網路翻臉的速度可是讓人連反應都來不及。

離題一下。今天把 blogger 的東西換到新的 beta 版了,早就該有的 label 以及 search this blog 終於可以用了。當初看上這裡有幾個理由,一是不想自己 host,二是覺得 Google 大概不會倒,三是覺得就算要倒了,反正這裡可以匯出。可惜用了之後才發現,功能實在不足,比起創始 Movable Type 的 six apart 提供的服務差多了。Well, 希望功能更新不要太慢,不然我搬家應該也是不眨眼吧。 :p

2006年10月5日

OSS in small business.

Quote from a very interesting comment on the topic "Why is OSS Commercial Software So Expensive?" on slashdot:
Re:Commercial versions vs. "based on" (Score:5, Interesting)
by skiflyer (716312) on Wednesday October 04, @09:23PM (#16315291)

Like what? I am not being a smartass, I am truly curious what you business folks need.

I run a small business... so let me answer your question, but I disagree with the grandparent, so I'll also include some answers, though he's right that there are big gaps.
  • Accounting: GnuCash is good, I can't use it because my accountant doesn't support it.
  • Some kind of basic organization ala MS Project... dunno personally, but MSProject sucks too.
  • Visio equivalent... dunno
  • Defect tracking: Bugzilla
  • Source Control: SVN Obliterates some of the 6 figure competitors IMHO
  • Email: Thunderbird
  • Contact management: Yes, we have choices, but the propertiary ones are better IMHO
  • Inventory: Dunno, can't say the commercial ones are any good either, guess that's why I'm writing one right now
  • Scheduler... sorry Sunbird & the like aren't up to part yet... still gotta give Evolution an install, but I'm busy
  • Backup solutions: OSS is way ahead of the commercial ones here IMHO
  • Databases: PostgreSQL is a winner for me
  • An OS that supports my eight monitor setup easily, stuck on windows
  • Remoting software: Putty is the best CLI one I've ever seen, TightVNC is good for most of my stuff, but I prefer to use RemoteDesktop when appropriate (when I can lock the screen.. yes I know rdesktop is great, not a server tho)
  • Internal chat network: OSS slaughters propertiary
List goes on and on I imagine, every small business needs something a little different, that's why the economy loves us so much, we put a huge percentage of our income back into operating costs. But, as you might have determined from my disjointed comments, my customers love me because I employ the best tool for the job philosophy... I ask two questions, and in this order: Can it do the job well? What's it cost? Often OSS is better, often it's not.

2006年10月2日

資訊爆炸中…

目前看來 Java,尤其是 Java EE 這個領域,最大的問題在於 framework 的百家爭雄。framework 的本意在於增加開發速度,然而學習 framework 本身就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情。尤其就一個典型的 web application 而言,至少一定會接觸到 persistence frameworks 還有 web frameworks. 光是這兩個選擇就很多了,更遑論 Java EE 裡頭那一大堆雜七雜八的玩意。

可是,要做到這些事情真有這麼難嗎?如果把 framework 想像成 library,以前寫 C 時搞懂一個 library 也不需要多久,man pages 拿出來全部 K 一遍就行了。但 framework 通常不只是提供一大堆可用的 code,顧名思義,他還牽涉到許多設定,要順利的使用,還必須搞懂隱含在架構中的邏輯-這可就不是小事情了。

我毋寧相信回到最素樸的 computer science 應該還是最重要的。例如看到 JSP Model 1 or Model 2 ,如果不念懂 MVC pattern ,恐怕還是霧裡看花。然而要搞通 MVC,恐怕也不得不好好學習一下 design pattern 的觀念。從基礎念起的話,我相信不同的 framework 應該只是「用」的不同,而「體」仍然一以貫之。

就目前來看,首先要把一個典型 Java EE 的 web application 結構搞通。然後如 struts 這類的 framework 是如何產生作用,程式流程為何就會比較清楚。接下來就是 survey 不同的 framework,挑定學習對象,最後評估怎樣的組合會是最快速的開發方式。

目前候選人大概有 struts + spring + hibernate ,這組合或許可用 appfuse 加以簡化。問題是 wicket + spring + hibernate 看起來也很棒... 搞懂 appfuse 加上 appfuse 省下的時間,值不值得直接換到 wicket?這個問題目前仍不知何解。

Intel offers prize for sexiest PC

這不算新聞了,不過很有趣。電腦已經成為日常生活必須,所以針對所有電腦相關產物,不論軟硬體,都有設計的必要。Apple 在這部份著墨甚深,也證明頗為成功。

2006年9月20日

近來的電影們

這陣子拼了不少電影,有新有舊,值得一記的寫在下面。

A Clockwork Orange (1971) 發條橘子

Stanley Kubrick 的鉅作,很老,很經典,裡頭普普風的裝潢很有風格。觀後記反正寫得不會比已經有的好,我就不贅述了。從最簡單的角度來說,這部片是關於二元性:當剝奪為惡的能力後,剩下的善是否還有意義?

他的電影雖然都有年紀了,但是比現在的大多數電影都更前衛、尖銳、批判,直直切入核心,令人不得不正視。之前看過他的片子有 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1964) 奇愛博士,反諷冷戰的;The Shining (1980) 鬼店,很棒的驚悚片;還有 Full Metal Jacket (1987) 金甲戰士,一定要看的戰爭片,批判性極強,狠狠的展示戰爭的殘酷與荒謬;最後 Eyes Wide Shut (1999) 大開眼戒,不過這部片應該要對西方的那些秘密會社有興趣的,才會看得更有意思吧。

還沒看過,正打算看的: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2001 太空漫遊,以及 Lolita (1962) 一樹梨花壓海棠,這部片可是羅莉控的始祖啊。

Dog Day Afternoon (1975) 熱天午後

目前仍是史上第一的警匪片,Al Pacino 的演出極為精湛。同類型電影有 Mad City,不過我認為這部較好。他對邊緣人的社會議題以及媒體、群眾等所描述出的問題,至今依然存在,而且也尚未看見解決曙光。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的廣告詞,很簡短的點出精華:The robbery should have taken 10 minutes. 4 hours later, the bank was like a circus sideshow. 8 hours later, it was the hottest thing on live T.V. 12 hours later, it was all history. And it's all true.

The Three Burials of Melquiades Estrada (2005) 馬奎斯的三場葬禮

有中文的 blog 介紹,不錯的一部片,Tommy Lee Jones 演而優則導,出來的結果有 Client Eastwood 的味道,都是內斂的情感表現。他們是好朋友,難怪。故事很好,不過我更喜歡他的取景與音樂。

C.R.A.Z.Y. (2005) 愛瘋狂

一個保守家庭,五個兒子,其中兩個帶來許多麻煩。一個叛逆自毀,一個是同性戀。他們深愛彼此,尋求妥協,卻仍不得不面對矛盾與衝突,最後從死亡得到救贖。如同網路上所說,這部片有點喜宴的影子,不過沒那麼媚俗。

其他看的有 Lucky Number Slevin, Munich, Tokyo Drift, You, Me and Dupree,黑社會等等。這些就普普通通。

之後的電影院觀影計畫:
  • An Inconvenient Truth 不安的事實,以美國前副總統 Al Gore 為主角的紀錄片,講全球暖化的。這是個大家都該注意的議題。

  • A Scanner Darkly 心機掃瞄(這什麼爛譯名啊?),又一部 Richard Linklater 的怪片,採用的拍攝手法跟 Waking Life 相同,都是拿真的膠卷去拍,然後塗色後製出來的。產生的效果很迷幻,電影也是跟迷幻藥有關,挺合適的。

  • 夜宴:嚴重猶豫中。雖然說我很喜歡馮小剛,但是大陸(香港)對於這類武俠商業電影的嘗試已經證明難看的可怕,之前的英雄、無極、十面埋伏,哪部不是罵到臭頭。連張藝謀都搞成這樣,難保馮小剛不會啊。

  • Snakes on a Plane (2006) 飛機上有蛇:宇宙無敵白爛 B 級片,保證惡搞好笑,但是為了看搞笑跑去花兩百多…有點捨不得。
另外嘛,由於最近的時事,一票人又開始批媒體批得不亦樂乎,媒體當然可以由閱聽人批評,不過先做點功課再來義正詞嚴,會更有說服力一些。在這裡推薦一部片:All the President's Men (1976) 大陰謀,非常好看,且可以對媒體的天職多些了解。年輕時的 Dustin Hoffman 還有 Robert Redford 在本片中頗有風采。另外以前推薦過的 The People vs. Larry Flynt (1996) 1997 情色風暴(又是一個爛譯名),講言論自由的,也很值得一觀。

2006年9月13日

台灣人,最近很悶。

台灣人,最近很悶。

電視新聞上全是倒扁的畫面,台灣投手在國外爭光就沒人報導。泛藍群眾耀武揚威的集結在凱道,又是喇叭又是遊行,完全沒有顧及交通以及台大醫院病患。說是說自己的集會遊行是言論自由,經過的機車騎士不過喊了台灣國,就被打下車,人受傷,車子也摔爛了。所有媒體都是一片倒的鼓吹倒扁,泛藍的好不容易抓到機會,大放厥詞,好像當年支持民進黨的就是不對,現在還不倒扁的更是大錯特錯。好像支持阿扁的就是沒知識,就是操台語的沒唸書南部台灣人一樣,看不起人。

所有當權的都是會A錢的,以前國民黨A那麼多都沒下獄,現在司法都還沒定罪,媒體好像就先幫法官審判好了,就說我們阿扁拿了錢了,拜託,司法都沒判下來,根本就是無的放矢,找到機會就想拉阿扁下台,就是要泛藍的當總統才行,阿扁就不行啦。兩顆子彈就已經司法都判決了也不相信,現在這批人跟當年根本就是同一批,許信良宋楚瑜羅大佑還有黑道的朱家訓,根本就是跟之前一樣的人,選輸了到現在不甘願,才會找到機會就來倒扁!體制內方法不走,罷免沒人支持就說要搞革命,反正不依照他們的意思做就是不行啦,台灣經濟這麼差,這些人還要出來亂,自己都不團結,讓中國看笑話,這樣是愛台灣嗎?

阿扁再怎麼不對,他也是台灣人自己的總統啊。以前國民黨做了那麼多壞事都不講,現在阿扁做錯了一點事,大家就講成這樣好像十惡不赦一樣。他們也不想想,就是靠了阿扁,現在這些人才有自由在那邊愛講甚麼就講甚麼,濫用言論自由也不會像以前一樣被抓去關。自己家小孩做錯了事情,叫他以後改過就好,阿扁明明現在就道歉那麼多次了,也說了以後會努力做事,為什麼不給他一個機會?說穿了就是想奪權嘛,讓台灣亂,讓中國來,這些人才會稱心如意吧!

看到最近這些事情,台灣人真是悶透了。台灣社說得好,我們在向陽的地方,九月十六日,要讓這些不認同台灣的人,看看真正台灣人的骨氣!

2006年9月10日

Bad News for Major Security Vendors

BBC 的這篇文章提到部份我想過的事情。簡單摘要如下:

目前提供免費安全軟體的公司越來越多。這些軟體通常提供部份功能,並鼓勵使用者購買需付費的完整版本。這類免費軟體不但可以擴大使用者數目,還讓這些公司可以獲得寶貴的使用者經驗。大型防毒軟體公司對此的回擊,則是聲稱許多的免費安全軟體其實包含更多的後門,把系統安全交給這類軟體,無法讓人放心。(我個人認為這種回擊相當沒有說服力,誰又知道付費的軟體就沒後門咧?)

另一點則是,微軟的新作業系統 Vista 改變了傳統 Windows OS 對於系統權限的管理方式。應用程式不再將資料能自由寫入系統之中,例如, Internet Explorer 就不能任意將資料寫入 Windows 的目錄。這種觀念在 Unix-like 作業系統而言實在是老掉牙了,屆時大肆宣傳的話,說不定大家還會認為微軟很厲害,很有創新能力咧。 :p

簡言之,微軟正嘗試在作業系統中內建安全管理,把資訊安全的主動權抓回自己手裡。與此同時,防毒軟體公司們則想辦法讓自己的程式破解進入作業系統的更底層,來搶回提供安全管理的能力。對此,微軟表示:大家會放心讓第三者來更改系統的核心,還是讓製造者來修改比較放心咧?與此同時,微軟還推出了自己的防毒軟體套裝: OneCare。相較於前面的說詞,我只能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Anyway,我之前對 Windows 防毒、安全軟體等所持看法是,這類東西是依附於作業系統而生存的,若是作業系統能夠解決自身的安全問題,這類軟體就失去存在的必要。面對 Vista 即將發行,大型防毒軟體公司們實在應該害怕。

2006年9月6日

關於 web service 的兩個小想法

目前這應該只是「假說」的程度,尚待驗證。

語言隔閡很重要

首先看一下成功的 web service 典型的生命週期:



鴻溝存在於 early adopters 之後,但若考慮語言因素,一個好用的產品若沒有在地化,進入市場主流的時間會明顯延後。也就是說,由於語言的隔閡,會使得鴻溝顯著拉長。

此時,若有屬於 innovators, early adopters 之流的中文使用者,在獲取知識上較大眾為早,開始開發在地化的同一服務,也就是基本 copy 國外的功能,但轉為中文。或者是功能雖然不同,但性質類似,只是推出時間晚。可能發生的情形是:若推出時的時間差小於正牌產品的鴻溝延長期,那麼在本地,兩條曲線的前半部就會變成這樣:



圖是自己手畫,很醜請見諒。總之紅色的在地產品由於領先進入「康莊大道」,導致正牌產品進入時間點太晚,而永無發揮機會。

這圖另有很多變體,例如正牌產品雖然一開始沒有在地化,但是很快就推出了在地化的產品,此時對手尚未趕上。或者是對手雖然搶先進入,但是正牌產品(例如微軟之前的方式)一進入時的規模就超越了對手。

此種模式,台灣已經有不少。舉例可包括 Wretch, yahoo 拍賣等。另有一些打算這麼做的,例如抄襲 del.icio.usHEMiDEMi,大陸的 365kitPlaxo 一模一樣。

這種模式的獲利能力尚不明確。目前想到的天限是:國內市場小,天花板低。各類競爭者進入市場後發生割喉,大家無利可圖,但巨人卻自顧自的提高品質,毫不介意。第二是必須時時跟上巨人腳步,由於規模不同,要追上研發進度不那麼容易,一旦落後,巨人又已完成很好的在地化,哪麼原先的服務就有危機了。

目前我最感興趣的觀察對象是 blog 以及 album。國內大宗當然是 Wretch,然而類似 Myspace 的交友網站如 Cyworld 最近打得很兇,國內的免費 blog 又漸漸開始氾濫,功能上 Wretch 尚未跟上這些後繼者。目前行銷團隊猛打合作案,Wretch 以「玩」為主旨跟模特兒,藝人以及運動明星等等結合,我認為這是很值得觀察的方向。以科技面而言,Wretch 不是個好選擇。但是從社群與內容來看,則正是當紅。競爭者相繼出現,感覺上割喉已經要開始,我想 Wretch 之後的情況,很可以作為此想法的註腳。

第二點想法是:好的 Web service 點子一定有工程師參與。

這句話的等價敘述是:沒有工程師參與的點子,一定不好。這是很大膽的說法。有這想法產生,主要是在思考各類成功或不成功的 web service 時,觀察到類似的現象。會成功的,多半具有簡單素樸的動機與使用方式。而失敗的,往往太複雜,其間又鑲了太多收費機制等等考量。

回歸本源思考,成功的案例多半是這樣的模式:嘿,我想要個怎樣怎樣的服務,可以做一個出來嗎?例如一開始的 yahoo 是因應大家要找網站,ebay 是大家想賣東西。講遠一點,email 也是大學生為了跟女友通信搞出來的。近一點的例子,myspace 是 "a place to hang out",blog 是因應大家想更簡單在網路發表文字創作,digg 是兩個工程師照自己需求做的,而無名小站是大家盯著要一個好用相簿的結果。

放大些來看,沒有一個有名的 web service 是無中生有。他們都是因應需求而創作,而不是空想出一個點子做出來賺錢。這正應了 service 這個字,重點是服務,而不是營利。一旦網站有了流量,大家開始採用,收收廣告錢是一定可行的。而如果使用者帳號牽涉到實體投資,例如更大的硬碟空間,或是特別整理過的資料等等,那麼部份收費也是可行的。

反過來看,若是一批商學院的人想網路撈金,集思廣益出一個自己覺得很棒的點子,然後在裡頭各處鑲上資訊不平衡的收費點,再以成功案例、business model、當紅關鍵字如 web 2.0 等等鍍金、集資,這樣的作法註定失敗。

工程師了解資訊科技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他們的想像受到自己技術能力的限制。非工程師的網路使用者,他們的想像看似無限,實際上卻受到已有使用經驗的限制:他們不明白在現有的使用經驗中,還蘊藏著怎樣的可能。用工程師以外的人來驗證一個 web service 是否好用,是極佳的作法。但是純由他們的創意來發想一個 service,就不見得是好主意。

這是我的想法。

2006年8月31日

介紹幾個網路服務

進入所謂的 Web 2.0 時代,網路上各種好用的服務越來越多了,可惜多半是英文,台灣普遍用得還不多。以下介紹一些常見好用的:

JAJAH - 打免費電話

在網路上輸入自己的電話,以及對方的電話,按下通話鈕後,自己的電話會先響起。接起來後,可聽見中文語音說:「這是Jajah,請等候一下」。然後對方電話響起,對方接起後,雙方就可以開始通話了。不管是市話、手機、國際電話都可以打。美加、新加坡、香港、大陸、台灣等地全部免費。

JAJAH的幾個特點:
  • 不用下載或安裝任何軟體
  • 不須要頭戴耳機
  • 不會佔用頻寬
  • 雙方可直接使用現有電話或手機
  • 不用待在電腦前面
  • 不論朋友有沒有在上網,打給他們都不用錢
從這裡可以看出他跟 skype 的根本不同。skype跟著電腦走,但這服務是跟著電話走。另外還有預約服務,例如3點鐘的時候打算打通電話,但是到時候不在電腦旁,那麼先預約好,到時候把電話接起來就好。另一服務是電話會議,可以多人同時開會講話。

http://del.icio.us/

現在很紅的del.icio.us,就是把你的網頁書籤放到網站上集中服務,所以你在不同電腦也可以使用同一份書籤。另外提供方便的標籤分類功能,每個網址可以有無限多的標籤,可以參考別人對此網址加了什麼標籤,也可以看看整個網路上這個標籤下的網址有哪些。另外網站還會列出目前最紅的一些網站,參考別人的書籤等等功能。

http://www.flickr.com/

目前最佳網路相簿。空間無限,不過固定時間內只能上傳一定的量。整個瀏覽以及編輯方式都與傳統相簿完全不同。老實說我搞不懂為何還有人在用無名相簿。這裡也可以看到許多優美的攝影作品。

http://www.plaxo.com/

維護通訊錄。當你的朋友更新自己的通訊方式時,你可以直接看到最新資訊。當你更新時,你的朋友也會知道。

最後就是 Google 了。一個 Google 帳號是一定要的,目前我用到的服務有以下:
  • 網站分析 - 可以分析到你網站的流量
  • Base - 把東西上傳到 Google 放著,可以拿來徵才、求職、拍賣、登廣告等等有的沒有的,很多用途。
  • 月曆、gmail、gtalk、page creator - 如前篇所述。
  • 購物車 - 許多搜尋到的商品可以直接從 Google 購買、出貨。
  • orkut - 人際網路。看看你認識的人認識誰,誰又認識你,諸如此類。
  • 個人化首頁 - 這個非常好用,有許多的小功能物件可以放進去自己編排,例如當天的新聞,天氣,行事曆,信箱等等。
  • 個人化搜尋 - 可以看到自己過去搜尋了什麼,趨勢如何等等。
  • 試算表 - 網頁版的 Excel,可以跟人共享。

2006年8月30日

Google Apps for Your Domain

這個服務可以針對某個domain,也就是網址,提供一系列的服務。也就是說,假設你擁有一個domain name,例如中小企業每年支付1200元新台幣購買一domain name,然後去Google申請這服務,就可以擁有以下功能:
  1. Gmail: 完全與gmail相同的功能,每個使用者有2GB多的空間,除webmail外,還可以用pop3下載,並提供發信伺服器,只要上網就可以使用。網頁介面還提供內建的Google talk功能。
  2. Google Talk: 類似msn的即時通訊,可以語音通話,效果與skype相當。
  3. Google Calendar: 可以互相分享並且共同維護的行事曆。所有行程都可以直接公開給大家知道,召開會議等等相當方便。
  4. Google Page Creator: 免費且頻寬不限制的網頁空間,100MB的大小,足夠放下簡單的靜態網頁。提供相當方便的網頁介面可以直接編輯網頁,有一些樣板可以直接套用。
也就是說,只需購買網址,以及具有網路連線,企業可以每人擁有專屬的信箱,容量大,具有掃毒與防垃圾信的功能,可以輕易的搜尋與管理,而且在任何時地都可以收發信件,免費的跟其他人傳訊,交談,而且不用花長途電話費。除此之外還可以輕易的共享行事曆,知道他人的行程,更有效率的利用時間。更好的是以往重重受限的代管服務,還有頻寬限制,速度也不快,如今網頁可以直接上傳給Google保管。以上這些,全部都是免費。

有興趣的人可到https://www.google.com/a/申請,目前我申請的帳號數為25人,免費。若有更高的需求也可以試試看,我不知道他們的上限在那。

2006年8月27日

很不錯的英文閱讀訓練法

首先連到「國際先鋒論壇報」,挑選一篇文章進去看。接下來在文章左方的 Language tools 選擇 English definitions,進入後可直接點選不會的單字看英英字義。

另外這裡的版面編排與閱讀方式也非常好,以新聞網站來說很值得國內媒體借鏡。每篇文章點選小「+」號,便可以加入 clippings,之後再一篇篇看。如此可以快速的瀏覽標題,點選自己想細讀的文章,之後到 clippings 中一次讀完即可。

2006年8月17日

好人做壞事,壞人做好事

一個令人迷惘的問題是:假如惡人存著惡意行事,立意不正,卻產生了善果,那麼是否仍算惡行呢?

反過來說,若是善人存著善意行事,卻產生惡果,是否仍為善行?

這問題沒什麼正確答案。有個比較簡單的標準是:我們先承認好人可行壞事,壞人亦可行好事。此處好事壞事,是以結果論,而非動機論。人與事分開檢視,問題就可以簡單點了。

寫出這觀點的目的是:以此為出發點,用來檢視目前政壇的話,就可以比較明晰的看出那些言論好歹可以一看,那些不過是放屁或墨汁。箇中趣味,不足為外人道,端看各人悟性了。

2006年8月14日

支持百萬人民倒扁

之前號稱的「親綠學者」講幾句話不痛不癢就消失了。國民黨在飼料雞的帶領下,最基本的連署活動都零零落落。稍微好些的民盟在等待「秋決」。好不容易來了個施明德,一個我可以認同並支持的身影。

曾有的熱情並沒有消失,只是在等待恰當的時機。再數饅頭兩年?不可能!時序入秋,秋意肅殺,就讓該結束的在此時結束吧。

2006年8月1日

IQ Test Result

最近時常自覺很廢,於是測個IQ來「自我感覺良好」一下。這間測出的數字似乎特高,蠻可以達到這目的。感覺由於是英文測驗的關係,結果不會很準確,以前做過全部圖形的,出來印象中是127,應該比較接近事實吧。

The classic IQ test

Congratulations, John!
Your IQ score is 144

This number is based on a scientific formula that compares how many questions you answered correctly on the Classic IQ Test relative to others.

Your Intellectual Type is Visionary Philosopher. This means you are highly intelligent and have a powerful mix of skills and insight that can be applied in a variety of different ways. Like Plato, your exceptional math and verbal skills make you very adept at explaining things to others — and at anticipating and predicting patterns. And that's just some of what we know about you from your IQ results.

The super IQ test

John, your IQ score is 141

Your overall intelligence quotient is the result of a scientifically-tested formula based on how many questions you answered correctly. But it's only part of what we learned about you from your answers on the test. We also determined the way you process information.

The way you think about things makes you a Complex Intellectual. This means you are highly intelligent and have extraordinarily strong verbal and math skills. Compared to others you are a highly conceptual and complex thinker and are able to understand information in an abstract form. You also show great attention to detail. In fact, it's hard to find something you're not good at.

How did we determine that your thinking style is that of a Complex Intellectual? When we examined your test results further, we analyzed how you scored on 8 dimensions of intelligence: spatial, organizational, abstract reasoning, logical, mechanical, verbal, visual and numerical. The 3 dimensions you scored highest on combine to make you a Complex Intellectual. Only 6 out of 1,000 people have this rare combination of abilities.

2006年7月28日

賀!本站Google 排名第三!

本來找 vault 13 出來的都是遊戲以及樂團相關訊息,沒想到不知不覺竟然進入第一頁了呢。所謂自鳴得意大概就是如此喔。

screenshot

2006年7月24日

請支持蜜雪薇琪

看完他們上綜藝歌喉戰,很是感動。他們的師父小柏公開說對不起,表示被唱片公司以及市場法則打敗了,已經第三章專輯,新力仍然以最保守的方式替他們宣傳。大咖偶像就砸錢捧紅,製造一堆適合KTV的芭樂,拼命砸宣傳費而不專注在音樂。國內就是這麼畸形,奈何呢。蜜雪的眼淚,代表的是種對美好的想望,分享的追求,以及對現狀的不服氣。

某唱片業大頭曾經當面告訴我,在台灣一張專輯有超過50%的費用都砸在宣傳。搞出簽唱會最為重要,因為必須買CD才能簽名,這是面對盜版猖獗無計可施的反制方法,然而並不非常有力。KTV的版權費也變成一種共犯結構,因為點了歌,唱片公司就有錢拿,自然要多搞點KTV音樂出來。如果想聽到好音樂,不如大家對於芭樂歌就試試其他方法取得,把預算拿來買真正的好音樂CD,如此或許情況能漸漸改善吧。

他們的新專輯「Princess」不再自我設限,跳脫了過去兩張專輯的甜膩泡泡糖,曲風豐富多變、快慢交錯、敢於突破,真的有搖滾味。國語歌我幾乎不聽,但目前男子雙人團Soler與他們我認為都值得試試!

2006年7月19日

我是寄生蟲。

台灣「單身寄生族」生態調查:叫寄生族太沉重 ?

‧30 2006/07/18

台灣有將近六十八萬的「單身寄生族」人口,占成年未婚男女約三分之一的比例,這個社會現象,隱藏著怎樣的社會問題?

【撰文/楊倩蓉】

1997年,日本著名社會學者山田昌弘,撰文發表他對當時日本社會歷經泡沫經濟之後的現象觀察,指出日本有愈來愈多的成年子女依然與父母同住,不但省下房租與生活費用,還可以享受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基本上都有固定的工作,但是收入大部分卻花在購買奢侈品的消費性物質上,卻很少用來置產或是支援家中經濟。山田昌弘頗為負面地,將這群人定義為「單身寄生族」。

台灣有三成「單身寄生族」

十年後,彷彿步上日本社會的後塵,台灣「單身寄生族」的社會現象,近來也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30雜誌》民調中心今年6月首度進行的台灣「單身寄生族」調查發現,台灣25歲到39歲的單身族中,有八成與父母同住,其中有三成住在家裡的單身族未曾提供家中經濟補助。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在2005年所做的調查數字顯示,台灣25歲到39歲的未婚人口約為兩百四十萬人,而台灣的「單身寄生族」人口約有六十八萬人。由於這是國內首度的調查,無法顯現數據的消長,但從社會趨勢判斷,台灣「單身寄生族」這幾年應該也是呈現增長的趨勢。

在社會的傳統觀念裡,年紀介於25歲到35歲之間的年輕人,理應是逐漸邁入「三十而立」的階段,但「單身寄生族」不減反增,背後隱藏的社會意義值得進一步深究。

從日本經驗來看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調查,日本「單身寄生族」從1976年開始增加,到了1995年已經有一千萬人,2004年更高達到一千兩百萬人以上。而且,目前年齡介於20歲到34歲之間的日本單身族群中,有六成以上的男性與八成以上的女性住在家中,其中85%的人並未支援家中經濟,他們多半把收入花在旅遊、名牌享受等消耗性的花費上。

高齡化

山田昌弘分析日本「單身寄生族」,將此一現象歸因於日本平均壽命的延長,例如1996年日本男性的平均壽命是77.1歲,女性是83.6歲,這些長壽的父母不僅身體健康而且勞動力依然旺盛,可以長期提供子女在經濟與生活上的優質環境。

晚婚現象

其二是,日本晚婚化與未婚化的傾向逐漸明顯,成年男女寧願繼續住在家中當子女而不願意另組家庭,付出更多責任。

不景氣

第三,其實也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那就是這群「單身寄生族」過去是在日本泡沫經濟巔峰時期的優渥環境中長大,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後,失業率增高,收入也下降,優渥環境不再,為了保持以往的生活水準,所以選擇與父母同住,以節省開支。

著名的社會觀察學者、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劉維公指出,日本社會把經濟不景氣的原罪怪罪於單身族,是一件對單身者相當不公平的事。不景氣的主因,還是因為日本經濟基礎一直以來都是建立在不動產上,一旦年輕的一代開始把收入花在奢侈品上而非置產上時,對於日本經濟自然大有影響。但是諷刺的是,日本年輕人不願置產的原因又出在經濟蕭條,他們根本無力購屋。

社會自有對策

「所以日本應該檢討的,是經濟不理性的原因,而不是用科學的數據來污名化單身生活的方式。」劉維公說,倒不是說單身者對社會經濟衝擊不大,事實上這個衝擊是相當明顯的,但是社會自也有它因應的一套方式,例如不動產商人開始把生意轉到單身者身上,以台灣不動產販賣情形來看,最熱賣的產品就是豪宅與小套房,顯見單身商機的形成。

其實全世界都一樣

此外,這種現象也不是只在東方社會形成,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別蓮蒂指出,目前全世界都開始有這種潮流顯現,例如向來鼓勵子女18歲以後就應該搬出家裡獨立的美國父母,也開始接受愈來愈多成年子女居住在家中,最近正在上映的一部電影《賴家王老五》,正是探討「單身寄生族」的現狀。

至於英國也有研究發現,成年子女住在家中並倚賴家裡經濟的現象,已經更甚於以往,這是因為現在年輕人不但工作起步晚,而且不時中斷工作去各地旅行,並頻繁轉換工作跑道,對於婚姻也不再抱持天長地久的浪漫幻想,寧願晚婚。

中國大陸經濟起飛後,都市地區也開始產生單身寄生族增加的現象,但是每個社會看待單身寄生族的眼光又不一樣,別蓮蒂就指出,義大利成年子女未婚前住在家裡,一直是很正常的事。

台灣現象怎麼看?

那麼台灣「單身寄生族」的特色又是什麼?首先,無論是日本或是台灣,父母視成年子女住在家裡為理所當然的事,在父母的眼中,他們並不認為非得要成年子女搬出去才叫做獨立,除非找到對象另組家庭,否則父母還是很歡迎子女在家中,一來中國人喜歡家庭熱鬧,二來可以繼續保護子女。

父母採支持態度

中國人甚至還有一句話可以為單身寄生族辯護,那就是「父母在,不遠遊」。特別是現在受到少子化社會的影響,許多家庭人口單薄,相較於過去大家庭動輒數位子女,部分子女必須搬出去,現在成年子女留在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怕無人照料年邁的父母。

此外,現代父母不再保守而採開明態度對待子女,子女在家中受到的束縛變少,也是留住他們的原因。

經濟因素影響

不過,「單身寄生族」的增加畢竟還是與經濟脫不了關係,以《30雜誌》民調中心數據來看,愈偏遠的地方單身寄生族愈多,而且愈往南,子女愈希望父母照顧到更晚的年齡階段,因為工作不好找,收入不佳的緣故。另外,在儲蓄上,住在家中的單身者也普遍較不會省錢,有三成的人在娛樂費上的花用高於儲蓄費,甚至沒有儲蓄的習慣,這或許又說明了目前卡奴形成的原因之一。

社會遲早要正視

劉維公認為,過去社會的衝突通常都是窮與富的戰爭,但是未來社會的衝突其實就是新舊世代交替,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的選擇都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與其探究「單身寄生族」的現狀,既然單身人口增加已成事實,還不如認真去思考為什麼我們的社會結構總是落在時代脈動之後。事實上,單身族群也有相當多元化的生活型態,我們的社會應該朝如何為單身者建構更好的優質生活邁進,而不是力阻這股擋也擋不了的單身潮流。

事實上,單身不是問題,「單身寄生族」也不是問題,真正有問題的根源在於社會總是以商業機制來告訴單身族群如何過生活,或是不應該這樣過生活的理由,當一切都過度商品化時,單身對這個社會來說當然就變成了問題。

「還不如問問這個社會大環境提供了什麼給單身族,畢竟,再過二十年以後,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現在只是我們的社會還不習慣與單身相處而已。」劉維公語重心長地說。

詳細調查報表請見7月號30雜誌

【本文摘自30雜誌7月號】

2006年7月18日

圓個重車夢

P1000394

P1000395

想了幾年的東西,終於入手以後,的確如想像一般美好。騎習慣了,會覺得一切都很自然,馬力要了會來,煞車有線性,拉多少煞多少。現在回到原本的150打檔車代步,反而騎得比以前更慢了,因為發現再趕路也沒什麼意義啊。

一個週末找到時間跑了趟106跟汐平。午後蔭涼的山區裡,蟲聲嘰嘰,悅耳的引擎聲浪中,三台機車穿梭在蜿蜒的柏油道上。在山頂停下,於路旁的流動咖啡落座,看著晚霞降臨,台北市的燈光亮起。如此度過週末下午,的確是很好的方式哪。

2006年6月26日

與馬主席對話

難得看到篇深得我心的,轉貼過來。為何在這出現的政治文章,多半是討論馬英九?因為,陳水扁已經過氣了。一切說他如何如何之差的談論,都毫無意義,因為他的爛已經是常識。他就像電動裡的魔王,小兵護體、火力強大,然而終究只是障礙罷了。此時過不了關,只能怪自己技術不好,怪魔王也只是徒勞。

2006.06.26  中國時報

與馬主席對話

周奕成

我為綠色政治陣營裡面試圖推動反省與改革的新世代,代擬這份與國民黨馬主席的對話:

馬主席,台灣民主發展遭逢此時的挑戰,我們也很希望,能夠推動綠色陣營的自我反省與改革。但是,在您同黨政客們見獵心喜,持續惡質爆料;在您手下的政治打手們利用國家的不幸,刻意提高衝突,謀取黨派和個人利益的時候;我們對於推動綠營的理性反省檢討,只能束手無策。

您們的操作,激起了部份綠營支持者的反感,使他們再度被迫在兩惡相權中取其輕者。而他們顯然認為您們的政治操作比所謂本土政權的腐化還要更為令人厭惡。

綠色陣營又失去了一次反省改革的契機。綠色陣營的部份同志,過去一再學到,用保衛本土政權可以合理化一切失職無能。這次,他們又學到了最壞的一課,那就是保衛本土政權可以壓倒一切,包括本土政權應有的價值觀。往後,只要繼續搞這套就好了。

馬主席,現在您說您的政黨要走回中道路線。您承認了,過去一陣子以來,您與您的同黨和友黨所做的,恰恰就是極端的黨派路線。

您在電視上對綠色的支持民眾喊話。您沒有想過,其實您並沒有那樣的道德力量來對綠色選民喊話。這不僅是您對綠色選民缺乏說服力,更是因為您連自己的支持者都不敢得罪。為什麼呢?因為您猶疑反覆的決策,您自圓其說的告白,只是顯示了您也不過是個被激進派拖著走的媚俗領導者。

您提到幾位已經不在人世的民進黨大老。但是您本來想要借用的名字,是林義雄和施明德。您期望獲得林義雄和施明德的支持,來強化對陳總統的壓力。然而他們兩位沒有答應您。

您很清楚,這兩位是對藍綠都有影響力的政治領袖。您不清楚的是,為什麼林義雄和施明德能夠擁有這樣的影響力。不談他們的犧牲。您永遠不可能瞭解那部份的意義。林義雄和施明德,為什麼能夠對藍綠的民眾,都能擁有影響力,是因為他們是忠於自己內心原則的人。他們願意為了內心的原則去和任何人對立,甚至包括自己的支持者。

在藍綠對抗有可能爆發時,林義雄所嚴厲約束的,是他自己的民進黨員。在族群矛盾激化的氣氛高漲時,施明德所出言批判的,是他自己的本省獨派支持者。

而馬主席,您所做的,是縱容藍色政客用最囂張的方式去激怒綠色選民;然後您自己還想要用溫柔和善的言詞來呼籲綠色選民支持您的主張。

馬主席,您不是要把國民黨和台灣的民主化歷史做連結嗎?請您看看您的陣營裡面,那些政客的嘴臉。

您如果要連結台灣的歷史,您就必須試著去體會,為什麼那麼多的民眾,對於您手下政客厭惡到這個地步──厭惡到他們寧可去支持他們不見得真心喜歡的綠色政客。

您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陳總統面臨這麼大的政治危機,還能夠藉由本土政權的虛假藉口,重新激起部分民眾的同仇敵愾。您的不理解,就是這樣的情況還能夠繼續發生的原因。

如果您還不理解部份民眾對藍色政客的厭惡,如果您沒有膽量來抗拒極端化的黨派路線,如果您還想討好少數好戰的支持者,那麼您還沒有資格來對綠色選民做道德勸說。

馬主席,人民的反應有時候看來很奇特,但他們並不是沒有判斷力。您說,陳總統失去了台灣人民的尊敬。這或許沒錯。但同時,您也必須要認識到,台灣人民的尊敬,您還從來不曾得到過。


我認為馬英九欠缺的重要能力之一,就是「識人之明」。以領導者來說,需要的不見得是親力親為,可以授權的就授權,治「小國」若烹小鮮,這樣就足夠。問題是若沒有眼光去判斷誰是值得授權的對象,聽了一堆意見卻沒有定見,這種人領導起來,絕對是會出紕漏的。

別的不說,看看這幾年的台北市吧。前幾天郝龍斌拿出來稱讚的政績:人行道整平、捷運、小巨蛋、網路新都、垃圾費隨袋徵收以及污水下水道,捷運是數屆努力的結果,人行道跟汙水下水道,拜託,都第二屆了,還在做這些?小巨蛋我一提就有氣,看到那裡頭寥落的商家我就想到那個活活被玩死的圓環小吃。垃圾費我沒意見,但網路新都?那是什麼鬼?又要付費,地點受限,執行公司又爛,基本民生都還沒搞定了,交通這麼糟糕,好高騖遠搞什麼網路新都?

其他那個躺在我家附近的電動天橋,落成以來沒看他開動過,放在那邊生灰塵。電扶梯把正常樓梯佔掉一半,反而不好走。地點不恰當,天橋沒人利用。經常去的士林夜市那邊兩個布滿日光燈的透明地下道入口,說是裝飾藝術,八爪章魚般跟其他景物完全不搭,一樣地點不恰當,沒人走。每當這些東西落入眼中,眼前浮現的,就是標準馬英九形象。

2006年6月1日

速博網實在太帥了啊。

From: Mail Delivery Subsystem
To: john.cylee@gmail.com
Date: Jun 1, 2006 3:26 AM
Subject: Delivery Status Notification (Failure)


This is a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Delivery Status Notification

Delivery to the following recipient failed permanently:

vincentca@sparqnet.net

Technical details of permanent failure:
PERM_FAILURE: SMTP Error (state 8): 552 Sorry, we don't allow mail from your host(2).


竟然擋掉 gmail 的信,實在太勇敢了!

2006年5月30日

一點聰明一點癡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938 期作者:何飛鵬

我見過一個非常聰明的年輕人,學歷又好,擁有國外的碩士學位,他一度是我最看好的未來接班人選之一,但這件事始終無法如願。

他做任何事,都能快速上手,表現傑出。但問題是剛熟悉一件事,他就開始想下一個職位,他的期待與要求,總是比主管快。當然基於人才培養,許多次我也按照他的意願,提拔升遷。甚至我還一度自責,是不是我的反應慢了,以至於讓一個有為的年輕人,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埋沒了他的才氣。於是我密切注意他的動向,以免再度犯錯,又被他先開口要求,落入後手,處境艱難。

結論是,他還是比我急、比我快,我的小心仍然趕不上他的急切欲望。最後我不得不承認,他實在太聰明了,聰明到在組織中,很難有一個職位適用於他,我不得不放棄這位讓我愛不釋手的年輕人。

他走上創業之路,以他的聰明,很快擁有一個小格局的成果,每年有金額不大的獲利,足以讓他逍遙自在。可是從此他面臨瓶頸,如果要做更大的事,光靠聰明是不夠的,還要決心、毅力、格局、氣度、勇氣,而其中有許多特質都是他所不足的。

我只能替他可惜,好一塊材料,只因為太聰明了,聰明得仔細計算所有的事情,都要用最快、最容易的方法做事,期望速成、期待短利,欠缺了「癡勁」與「傻勁」,而使他陷在「舒適」的泥淖中,擁有小成就,難成大格局。

這讓我想起台灣財經前輩汪彝定先生的一句話:他常念著「慧女不如癡男」,如此剔除性別眼光,這句話正是這個案例最好的註解,任何人「慧」不如「癡」,慧易成事,但難成大局,癡似呆拙,但孜孜矻矻,一點一滴,最後終能成就不凡的格局。

如果你是「癡」人,笨人沒路走,只能努力,無需多言。問題是社會上「癡」人少有,大多是聰明人(或者其實是自以為是自以為聰明),聰明人就是精於算計,心思複雜,以至於小算盤每天打、時時打,稍有困難就不做,稍遇挫折就放棄,立即無利就回頭;長遠大計無心想,結果是小成可也,大事難成。

最好的思考是,不論你是聰明人還是癡人,常常替自己留一點「癡心」,刻意去做一些看起來笨的事,凡事想長一些、想遠一些。利益不要計算那麼精準,刻意找一些辛苦、困難的事來做;刻意找一些需要冒險進取的事來做。然後發揮你的決心,考驗你的能力,激發你的堅持、磨練你的執著、成就你的耐性。讓成果滴滿你的汗水、淚水,這是另一種試煉。

太多的聰明,是上天的恩寵,當然要感謝,但也是上天的陷阱,讓你少了執著、堅忍的力量。最好的搭配是「一點聰明一點癡」,有足夠的聰明分析難易、好壞,但有時也要能有耐性,做一些短期看起來並不聰明,但長遠有利、有益的事,每個人最終的格局,決定的關鍵是「癡」,而不是聰明。

2006年4月19日

Ubuntu

I have tried the Ubuntu distribution today and I think it's even better then the Fedora Core. I do expect to encounter some problems because I have got my hands full last time when I was setting up Fedora Core 3 on my laptop. So, you could imagine my surprise when I found out that I don't need to fix anything. As a Linux power user, I could overcome most of the compatibility issues. However, I don't even get the chance to prove my ability this time. Everything works perfectly right out of the box.

This probably will be my shifting point from the RedHat/Fedora system to the Debian/Ubuntu system. It's arguably the best Linux distribution available.

Anyway, I still have to setup one more Linux machine and this time it's going to be a server. I'm planning on installing the Debian 'sarge' on it and I hope it will be just as easy as Ubuntu.

2006年3月21日

閱讀,閱讀,閱讀!

這篇東西大抵主要是寫給自己看的。近來重拾 Java,感覺彷彿回到過去求學的美好年代。那時寫程式注重的是思考累積,不重造輪子,每次開發出來的東西都是新的,累加上去使得軟體越變越好。著重的是思考,而不僅是 know-how。

怎料到一畢業進入的就是 embedded linux 這樣一個黑手領域,在這裡,很多東西都得自己動手,種種資源都受限制,現有的 solution 或許很好,但卻太過龐然,常常得手工打造,與應用層面的開發完全不同。做了兩年多下來,除了深深愛上 open source 以外,竟也慢慢體會到,深入系統面之後,對於上層如何運作,又有了另一層的看法。

我深信 Linux 加上 Java 會是很好的組合。他們的技術開放,而非大軟體公司鞏斷的黑箱,使用者不用擔心被軟體綁架。價格低廉、品質優良,這樣的組合正可以滿足我對軟體的看法:它應該造福人群,而人們不需為它付出高昂的價格。它應該是以全人類共有的公共財來發展,得之於人群,亦回饋至人群。

在科技方面的確這可以是非常專精的領域,而這領域的專家以知識來獲得財富,是理所當然的。軟體本身開放,然而對於軟體內部的知識,卻是經由努力才能獲得,因此是有價的。開放軟體並不反商,它反而該是一個機會無窮的領域。

對於將來想做的東西,心中已經有個大概的藍圖。然而困難的是,目前的知識卻還不足以建構夢想的根基。於是我所能做的就是繼續學習了。

2006年3月10日

國務院聲明原文

以往老是有人喜歡粉飾太平,說老美並沒有對我們語氣如何如何不好,總之英語新解很多,大家都在翻字典。

語氣到底好不好,強不強烈,看了便知。

http://www.state.gov/r/pa/prs/dpb/2006/62487.htm

Daily Press Briefing
Adam Ereli, Deputy Spokesman
Washington, DC
March 2, 2006

<snipped>

QUESTION: Sorry. I have one question about Taiwan. After the U.S. expressed a certain level of relief or a satisfaction about Taiwan's authority, not abolishing the Unification Council. Some officials in Taiwan stated that there's no difference between abolish and cease to function. The reality is the Council is terminated and President Chen hardly made any compromise. He still did what he said he would do. So is there any gap between the U.S. understanding and Taiwanes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wording in the final outcome?

MR. ERELI: No. There's no -- there shouldn't be any gap or difference of opinion here. President Chen's assurances were quite clear that the NUC had not been abolished. We've seen the reports of comments attributed to other party officials. We've been informed by the Taiwanese that these officials have been misquoted and the reports are not accurate. And it is our understanding from the authorities in Taiwan that the action they took on February 27th was deliberately designed not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and that was made clear in a statement by President Chen and that -- We have every confidence and assurance that President Chen -- the statements made by President Chen are reflective of his policy and his party's policy.

QUESTION: And have you reached out then to express your displeasure about his cabinet members or officials to have a statement like that?

MR. ERELI: We think that the statements and assurances of the president are -- as I said, reflect the policy and posi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ose in the president's party.

<snipped>

http://www.state.gov/r/pa/prs/ps/2006/62488.htm

Press Statement
Adam Ereli, Deputy Spokesman
Washington, DC
March 2, 2006


Taiwan – Senior Taiwan Officials’ Comments on National Unification Council

We have seen reports that senior Taiwan officials have said, with respect to the National Unification Council, that there is no distinction between "abolish" and "ceasing activity" and that the effect of Taiwan’s action earlier this week was to abolish the Council.

We have been informed, however, that the reports misquoted Taiwan officials. We expect the Taiwan authorities publicly to correct the record and unambiguously affirm that the February 27 announcement did not abolish the National Unification Council, did not change the status quo, and that the assurances remain in effect.

Our understanding from the authorities in Taiwan was that the action Taiwan took on February 27 was deliberately designed not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as Chen Shui-bian made clear in his 7-point statement.

Abrogating an assurance would be changing the status quo, and that would be contrary to that understanding.

We believe the maintenance of Taiwan’s assurances is critical to preservation of the status quo. Our firm policy is that there should be no unilateral change in the status quo, as we have said many times.

2006/241

在不確定中鼓勇前行

上週五,是我在趨勢科技公司工作的最後一天。如果可能的話,希望也是我當上班族的最後一天。趨勢雖然不是在台上市,但由台灣人創立、台灣人為主要研發團隊,算是國內最上得了台面的軟體公司。為什麼我卻選擇離開?

除了我對刻薄寡恩的上司毫不掩飾的不爽以外,其實還有更深層的原因。一路走來,都是工程師路線,依照公司的指示生產出程式碼。這是標準的新勞工階級:我們生產程式,但卻看不見整個建築藍圖,不知為何而寫。見樹不見林。

自己出來接案,為的是更貼近程式碼的使用者。依照用家的需求做出最好的程式,這才是比較有意義的行為:尖端技術的開發自有人負責,但總要有人創造高度技術與一般用家的橋樑。以軟體公司為例,Google 就是很好的例子,技術能力已經是世界最強,然而出品的服務卻易於被普羅大眾接受,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就我而言,做軟體的目的就是希望寫出來的東西有人使用,並且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如果做到了,某種方面,就是對世界做出了一些小小改善。達成這件事,人生就具有某些意義,對世界就有某些貢獻,而不僅僅是消耗糧食。聽起來很噁心,但我的確是這麼想的。

回想起來這週是在模糊中度過的。主要時間花在找生意,以及自我宣傳。草擬廣告、寫經歷、作品介紹,想辦法把自己推銷出去。在 104 以及 jcase 登記並且付款,開始瀏覽一大堆的發案資料,寄出提案信函。另外從頭到尾整理一次自己的通訊錄,寄信騷擾大家,請大家幫我介紹案子等等。

柴米油鹽之中,一週就過去了。幾天內數次想到,若是在公司任職,這週已經賺了多少錢,但現在創造的價值卻仍然是零。不確定感很重,加上身上仍然有些貸款要負擔,心情更加不同。然而這是自己選擇的道路,就要盡全力去試過一次。成不成,就讓命運決定吧。

2006年2月20日

35 Years Old.

簡直血淚斑斑,讓人看了愴然涕下,雖然我年方27,實足年齡。


忽然發現自己離35不遠了。
35歲男人 不應該做的事


小時候
一直期待長大

因為可以
抽煙喝酒 賭博
交女友 開車狂飆

一個人住與朋友瞎混到天亮
和任性的亂花錢


在兩個月我就正式的成為35歲的熟男了
再也不能用實歲虛歲的花招來調整自己希望的年紀


我 就是35歲了

四捨五入就是四十歲

悲慘一些的講法 我是
國中女生眼中的歐吉桑

如今我一個人住 每天開時速可以到250公里的車上班
下班後 多的是一堆豬朋狗友和美眉等著我夜夜笙歌....
如果我高興 提款卡總是有足夠的金額讓我揮霍

昨天我還接到銀行女專員甜美的電話 詢問我是否要辦無限卡
感覺自己似乎可以無限的享樂

照理講 我小時候的願望大部分都實現了

然後呢?我快樂嗎?
老實講 我真的不知道

......然後的問題最難瞭解

我現在大部分的人生和工作分不開

假日不是在家看錄影帶就是洗洗車擦擦地

戶外活動 主要的地點是華納威秀

我每天都在期待好萊塢的大牌明星和導演

能認真工作 我就不用冒險去看一些爛片

為什麼不去完成願望?

問的好!


因為我現在喝掛就要用兩天來補宿醉的體力
會痛苦地發我自己都不信的毒誓
(譬如再喝酒就剁手指斷腳筋之類的)
而且第二天朋友嘲笑我喝醉的糗態
也讓我悔意萬分

打個三圈麻將就手腳冰冷更別提熬夜
要發動車引擎 一定要確定目的地有停車位

至於美眉 如果要結婚的 必須考慮背景脾氣學歷品行
身體健不健康和家人喜不喜歡
不結婚的 就要看身材好不好 有不有趣
還有她的嘴巴緊不緊 或者會不會太認真

那些當年陪你失戀淋雨奔跑在大馬路的哥們
你心情不好的時候 沒人會支持你在淋雨或奔跑
他們會建議你在制服店或便服店做個選擇
而且 不會有人陪你到天亮
因為老婆會起疑


還有 我不曉得 我有錢要買什麼
貴的買不起 便宜的看不上
我失去我的消費能力
清楚的講 花錢並不能解決空虛


最重要的是 我所有的消遣不能讓人認為我玩物喪志
最好跟工作有關


很不自由 對嗎?
以上所有我不自由的原因
除了生理的限制外
只有一個 就是我35歲了
我是一個成年男人


成年男人必須莊重
成年男人必須實際
成年男人必須有固定的收入

這是責任也是義務如果你想做一個世俗眼光下稱職的優秀男人
如果你想通過社會標準
讓關心你的人不擔心......

放棄浪漫和瘋狂籍貫是進入成人世界的前提......

也許是我多心

但我實在看過太多太多抱著可愛人生觀的成年男性被為數眾多的歐吉桑圍剿的慘狀

甚至有些加害者是女性

整個社會對成年男性的期待
很緊張......
這是社會集體教育男性重要的課程

因此 我謹慎的打拼工作
以全公司興亡為己任
以全家人過得好為目標


學著
難過不流淚
痛苦不出聲
孤單不害怕

動機非常單純


我只是想做好一個正確的成年男人

雖然 我到現在還體會不到打高爾夫球的樂趣
也實在喝不出12年和15年威士忌的差別
當然也無法說服自己用錢去買到愛情


漫畫比商業週刊吸引我
高興時會學周星馳的笑聲

看到百貨公司的電動玩具專櫃會分心
與老友見面喜歡筆畫功夫招式
捉弄女同事仍是我上班最大樂趣

和喜歡的人在一起還會撒嬌......

在兩個月就三十五歲了

我知道35歲的男人有些事是不能做的......

我為努力 放棄一些習慣

做個大家認為的好的成年男人......

我叫詹仁雄

上次這麼專心的寫我的名字

是考大學聯考的時候

我那時青春輪廓的線條


跟試紙上的簽名一樣清晰

你呢?
還年輕嗎?

我勸你大聲哭 大聲笑 大力的擁抱你愛的人


因為時間過去了 有些事你就得妥協了......

2006年2月17日

團隊精神?

這幾天不小心開始看 The Apprentice (誰是接班人),Trump 的那個殘酷的電視節目。一群想要高薪職位的人接受各種挑戰,敗者淘汰。裡頭有一段,失敗的 project manager 要挑選兩位 team member 跟他一起進會議室,在這三人中必需決定誰被淘汰。在他們互相指責的過程中,一人提出了如下論點:「A 總是希望任何事都被記錄下來,到時候事情出錯的時候,他就可以說他早就講過了,只是大家不聽。」A 被認為帶給團隊負面的影響,因為他總是表示各種意見不可行。

這是個比較明顯的例子。當你對每件事都表示反對,用以卸責的時候,那就變成一種消極的自我保護行為,對完成目標並無助益。

很巧的,最近在對孫運璿先生的追悼文中,我看到蔣經國對孫先生的讚許。他說,當孫運璿的意見跟他不同的時候,他會提出來討論。可是一旦決策下達,他就會全力執行,並且承擔責任。

照例,看到這種例子,會讓人反思自己的行為。我的工作是寫程式,當我覺得某架構不對的時候,我會提出。然而上司如果仍然執行,而事後也發現,此架構果然造成問題,我是否能夠以一名 team member 的立場,努力克服問題,執行到底而不抱怨?

廣義一點來說,當你反對某事,但上級仍然進行,而結果證明不出所料,那麼讀者「你」的反應是?

2006年2月7日

兩部韓片

了無新意,一昧抄襲,然而照樣賣錢。

這幾天找了兩部韓國片來看,號稱都是「情色大作」、「尺度突破」,想想應該挺有美感,於是花時間看看。結果兩部都是快轉完畢,唯一停留較久的時刻,大概只有看到不錯身材的時候。

為什麼呢?

其一是「Happy End」,演員之一是影后「全度妍」,其內容完全抄襲自 Unfaithful(出軌),只是老公殺的人換了而已。抄襲過來以後,加入重鹹重辣,肉露得更多,血噴得更多,就成了一部新片。

其二是「密愛」,場景經營很像 Liv Tyler 在 1996 年的 Stealing Beauty(偷香),後頭劇情則是 Richard Gere, Sharon Stone 等人的 Intersection(致命交叉點),完全 copy 的時點出現之後簡直傻眼,一模一樣,只是處理手法再煽情一些而已。兩部看完,對這種厚臉皮、手段不計達成目標重於一切的民族性,更加厭惡。(會看運動比賽的,大概都知道我在說什麼吧。)

對韓片印象不好應該是從「太極旗」開始的。那根本是「搶救雷恩大兵」的濫觴,然而深度遠遜,狗血卻多了數倍。看完後懊悔不置,因為居然浪費生命看完。偶爾雖有 Old Boy (原罪犯)這種佳作出現,然而其他卻全是爛。「援交天使」跟「情弓」沒看過,或許不錯,只是我已經或多或少失去了探究的興趣。

好,既然是爛,我幹嘛花時間寫出來呢?

因為韓國電影賺錢,台灣電影不賺錢。比得獎,台灣電影絕對厲害,現在還出了個「民族英雄」李安。可是花了那麼多工夫拍了那麼多「藝術片」跟「假藝術片」,不賺錢有什麼用?電影工業的發達不只靠得獎,還要靠錢,商業跟藝術要並重,兩類電影都要有,不可偏廢,才是正常的產業。

有個觀念是朋友給我的,我很同意,在這裡寫出來:輔導金制度根本是搞爛國片的禍首。首先,政府可以利用發錢不發錢的意識型態控制劇本的類型,但是政府意識型態喜歡的片不見得有助於產業發展。此其一。

其二,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理由,是輔導金不符合資本市場的原則。錢發了就是發了,導演在片子還沒賺到之前,銀子就已經落袋,這樣怎麼會有壓力去拍商業走向的片呢?不怕賠嘛。正確的路應該是用節稅等方式鼓勵企業投資,或是優惠貸款等等,有賺錢的壓力,才能拍出賺錢的電影。就這角度而言,某種程度我認為現在台灣需要的或許是朱延平,而不是蔡明亮。是的,我就是討厭天邊一朵雲,所以想到就拿出來講。這種自居大導演的傢伙,就是帶壞後進的大罪人,台灣需要的是多些賺錢的片子,而不是故弄玄虛的假藝術。

2006年1月24日

菜市場名的壞處

市府網站 教老外玩女
官員離譜硬拗 輕鬆介紹台北


主筆稱把妹零失敗

陳譽馨說,市府曾經為此公開徵選網站編輯而且鎖定外籍人士,正巧僑居美國洛杉磯十六年返台、二十八歲的John Lee李約翰,分發到市府新聞處四科服替代役男,符合原先鎖定的條件,於是就指派他來協助維護英文網站,甚至讓他成為「Macking in Taipei」專欄的主筆。

John Lee在「Macking in Taipei」專欄裡,為了取信網友,把自己戴墨鏡,比出酷炫手勢的照片放在專欄的首頁。他還相當自傲的介紹自己玩女人的經驗,他說,自己十三年來總是能把夢中情人擁在懷中,把妹攻無不克,失敗率:零。

John更以長輩的口吻告訴來台的外國男生,「孩子,依照我的指導,你將會被雕塑成一個愛情之神。」還以帶有性暗示的語句,要網友照他的話做,就能成為「拉雪橇的哈士奇,毛皮閃亮、牙齒銳利,你會成為男子漢,我可以向你保證。」

他還告訴網友,如果想成為情場的老虎伍茲,就要相信他,更形容這個專欄,是幫助外國男人吸引台灣女性的指南。他將會在專欄裡教外國男生如何作「正確的事」,而且還會點出所有玩女人必須避免的注意事項。

2006年1月22日

讀書心得報告:微物之神


這是本令人目不暇給的書。就像那部電影: Memento,過去與現時,兩段故事朝著中間的關鍵點迫近,一路累積張力,直至宿命的、悲劇的終點。印度裔的作者完整呈現她的經驗,關於印度,炎熱、潮濕多雨、萬物紛亂交織,種姓、馬克斯主義,種種小事、微物,一團紛亂中情節巧妙的閃躲接近,看似不相關的事情卻全都互相關連,讀到後頭,越覺得脈絡明晰,而對於那最後的終點,處處充斥著預告,而那不幸的預感愈見加強,竟至不忍翻頁。

蹙眉、搖頭、不忍,然而情節還是隨著頁數無情推進,讀完無淚,只覺得惆悵。

2006年1月21日

Fallout 3 真的沒了...

04沒玩美式 RPG (Role-Playing Game,角色扮演) 遊戲的人大概不知道我在說什麼。 Fallout 跟 Fallout 2 是個傳奇。在更早的年代,創世紀、龍與地下城系列曾經創造了 RPG 的全盛時期,而在那之後,雖有 Diablo 等等遊戲,但仍然並不原汁原味,而更偏向所謂的 ARPG,動作角色扮演,而少了早期的解謎與策略性質。單機 RPG 在那之後直走下坡,一度是將要消失的遊戲類型。

01直到 Fallout 改變了一切。在某些層面他極度的傳統:角色創造,回合式戰鬥,解任務等等,然而他在多線式劇情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衡與寬廣。多線式、甚至沒有固定劇情的 RPG 都曾經出現過,但他們從未如此成功。 Fallout 並不是完全自由的,他只是提供了很多分叉點,就如同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同的選擇造成不同的結果,那些選擇會影響之後的遊戲發展。甚至連遊戲進行的方式都有根本的不同:你的角色可以是戰鬥型、律師型、賊型等等。極為多樣的技能發展可以讓你的角色除了戰鬥以外還有完全不同的選擇。你可以舌燦蓮花、連哄帶騙,也可以採取隱蔽不為人知的方式完成目的:恰似真正的人生。

02Fallout 是個極佳的開端。然而他也有些小小的可惜之處,例如遊戲地圖不夠大、選擇不夠多樣化、不同路線的劇情差異太小等等。種種這些問題在 Fallout 2 得到完全的解決。他把 Fallout 中創造出來的世界大幅度的拓寬,並且為遊戲設定了結局後仍然能繼續進行游戲的功能。這使得玩家可以無目的地遊蕩在遊戲世界中,而沒有人為的終點。多重路線、廣大地圖、人物類型多種可能性,使得他成為一個極度耐玩、好玩的遊戲。

05而就我而言,這系列最值得一提的是世界設定。他混合種種不同的風格:50、60年代的科技遇上核戰之後的斷垣殘壁,而到了某些高科技地點後又一轉身變為科幻。復古、牛仔、科幻種種元素,加上獨特的美工與配樂造成了獨一無二的遊戲氛圍。從原始的刀矛等等部落武器,到一戰、二戰以至現代與未來,許多著名武器一一出現。這是武器迷的大滿足。然而不只如此,遊戲隨處出現種種美國文化的典型:場景設在加州,各大城市換為廢墟景象,對白處處影射一些經典電影:教父、詹姆斯迪恩,人生經驗越多,對遊戲中的處處機鋒感覺越深。

03整體來看, Fallout 呈現出極為寬廣的文化深度。他們的團隊不只在電腦科技上完成當時相當困難的程式設計,在整體的遊戲性,以及遊戲的深廣度上都是臥虎藏龍,這代表了極具天份的策劃與執行。他需要廣泛深入的興趣、品味、豐富的遊戲經驗以及對美國文化的了解。這遊戲造成了 RPG 的復辟,從灰燼中再起,某種程度亦促成了發行公司 Interplay 繼續投資在此領域,而創造出後來同樣偉大的 Baldur's Gate 系列。

Fo3 Fallout 3 的開發原本在 F2 之後立即展開,後來因故終止。2003 年 Interplay 宣布 F3 以 Van Buren 為名重新開始,然而可惜的是,當年 9 月開始 Interplay 經歷一系列財務危機,12 月時解散了 Black Isle (Fallout I, II 的團隊),而完成近半的 Fallout 3 開發計畫亦告終止。2004 年 7 月, Interplay 宣布將 Fallout 版權賣給 Bethesda,也就是另一個著名遊戲 Morrowind 的開發者。Bethesda 宣布他們將很榮幸得到這個傳奇遊戲的版權,並將繼續開發 F3。可惜的是,後來相關的新聞無聲的淡出,根據 Gamespot 上的 F3 網頁,第三次的開發,目前已經正式宣告中止。The third installment of Black Isle's sci-fi role-playing series--code-named "Van Buren"--died along with its developer. 實在淒涼啊。

Gamespot 還有篇題為 Heartbreakers 的文章,是一些編輯談論他們最為期待,然而卻胎死腹中的遊戲們。裡頭關於 F3 的一段,讀來令人心有戚戚焉。

順帶一題,本 blog 的標題, Vault 13,就是來自於 Fallout。它代表著人們在面對外在世界、未知恐懼時,所掘出的一個鴕鳥式的、自欺欺人的地下避難所。等到避難所大門開啟,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延伸閱讀:Fallout 3 一線曙光?

2006年1月19日

2005 - 2006 Count Down Party

連著兩年生日 party 都玩得愉快,去年卻因為趕 project 錯過了。幸好還有跨年與剛剛交屋的新居,無論怎麼大吵大鬧,也沒有抓狂的鄰居干涉。於是與 Leonard 合辦這次跨年 home party 。席間大家幹光了一堆零食、許多啤酒還有兩瓶珍藏的 Glenfiddich 21 yrs,唯一可惜的是,因為沒料到最後風格從 lounge 轉為搖頭,所以沒帶上我的重低音!

最後感謝女主人 Judy,連著三次幫忙的辛苦!

DSCN4256

DiscoBall1

DiscoBall2

DSCN4291

DSCN4292

DSCN4301

DSCN4309

DSCN4313

2006年1月16日

怪叔叔?

某週末下午尋找膠框眼鏡的 John 配上隨扈二名,莫名發現濃眉黑框的搭配真是像透了段宜康...

雙J1

雙J2

本尊
i966045

2006年1月13日

以電腦為音響數位訊源 - 軟體篇

趁著還有勁,再衝一篇。

先從檔案格式談起。CD中的資料是沒有壓縮的,他很忠實的記錄了所有的聲音資料,好處是播放簡單,硬體的 decoder 實作較容易。缺點是佔儲存空間大,而且要一直換片,也無法像 mp3 般組合出跨專輯的播放清單,以及大量的隨機選曲等等。光碟機的聲音偏大,也是個問題。

至於MP3,以及所有的 WMA, Real Audio, Apple 的 quicktime 等等格式,則正好相反。為了節省空間,他們採用破壞式壓縮,所謂破壞,就是說資料在壓縮的過程中減少了、失去了,這些格式的優劣,就是如何在運算複雜度、所佔空間大小、以及消失的資料影響聽感最小中取得平衡。由於格式眾多,一般的 mp3 player 等等不容易全部支援,但好處是可以組合出很長的歌單,不受物理的每張每張專輯限制。最大的天限是:由於為了減小檔案而採用破壞性壓縮,所以只要重播的方式稍微好些,聲音的效果就會出現極為明顯的落差。

而在我這幾篇東西所敘述的系統,可以如照妖鏡般分辨出破壞壓縮與原本聲音之間的差距。

有沒有辦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呢?有的,就是所謂的 lossless compression,無失真壓縮。就好像一般的 zip 或是 rar 壓縮檔,解壓縮以後,仍然可以獲得跟原本檔案一模一樣的東西。這些壓縮也是,體積雖然減小了,但是該有的東西仍然不少。

目前較為常用的 lossless 壓縮,大概是 FLAC 以及 Monkey's Audio 。兩者都不錯,不過 FLAC 的支援比較好,發展的腳步也蠻密集的。一般來說,把 CD 直接複製下來大概要佔六百多到七百 MB 左右的空間,壓縮後,依照不同的壓縮比率,大概可以壓到兩三百 MB 左右,相對於 mp3 的三四十 MB,仍然有段差距,不過至少比原來的小了一半左右。採用這種方式,就不需要換 CD,所有的音樂都在硬碟中,到時候直接像 mp3 一樣選起來播放就可以了。如此在方便性與品質方面都沒有妥協。40GB 的硬碟保守估計就可以放一百多張 CD,如此計算下來,以目前的硬碟大小,其實成本不高。

再來談播放軟體。在 Windows 平台上,要推薦的只有唯一選擇: foobar2000 ,上文所提的 FLAC 或是 Monkey's Audio,它都可以直接播放,所以我打算只介紹這套東西大概的用法即可。首先從網頁下載、安裝,安裝時可以選擇讓它關連到所有可以播放的檔案類型,以後比較方便。

以下點小圖可看大圖
download

install_1

install_2

裝好了以後開始設定。假定你的系統是如上文所述的搭配,那麼直接採用預設值即可。播放時按加減號可以調聲音的大小。在關連好的檔案上點兩下,或者是直接拉到視窗裡頭都可以,使用上很簡單。它的功能很強,不過進階的功能若不熟悉,其實不怎麼好懂,這裡就不贅述。簡單提幾個:它可以自由的做各種音樂格式間的互相轉換,也可以做 resampler (SSRC), equalizer (等化器) 等等。最棒的是它跟後文所述的 CD 擷取方式可以完全的整合,所以目前它是我在 Windows 下播音樂的唯一選擇。

最後要說的是抓音軌,也就是把聲音從 CD 上擷取下來,存放到硬碟中。為何要抓音軌呢?這跟 CD 的先天設計有關。要讀 CD 其實不是容易的事情,不然聯發科也不會賺這麼多錢。CD 與硬碟存資料方式不同,資料在 CD 上是以相同的密度排列的,由於 CD 內圈與外圈的圓周長差很多,若想像你是個小人,用一定的速度走在 CD 上,走裡圈的時候很快就走完一圈,走外圈的時候就要走比較久。這走路就等於是放音,在放音樂的時候,內圈跟外圈需要不同的轉速,所以 CD ROM 的轉速其實一直在變動,而且是依照訊號讀進來的間隔是否正確,來做連續的動態調整。而播音其實是即時的動作,所以解碼時,若是有些訊號讀得不正確,為了不影響到放音,也只好補一些零照樣送出去。這造成 CD 播放時,或多或少總是有些訊號不一致,這在稍微老舊有刮痕的 CD 上會更明顯。

所以為了克服這問題,我們可以用軟體來抓音軌,對於訊號不良的部位,反覆多讀取幾次,確定是正確以後,再存放到硬碟中,日後由硬碟直接播放。硬碟緩衝區大,資料傳輸快,在輸出像 CD 這樣的資料流量時,基本上根本不會出錯。就數位訊源的角度來看,他是比 CD 好上許多的儲存媒體。

然而實際上要把 CD 擷取與壓縮,其實是不容易的。之後要介紹雖然超級強大但是也超級不 user friendly 的無敵抓音軌程式: Exact Audio Copy 。這玩意真的不好用,不過還好我們現在要的只是正確的抓取音軌,而不是弄一份跟原先的 CD 完全一模一樣的拷貝,所以問題會稍微簡單一些。詳細的使用方法,我想會佔掉一整篇文章,所以下回再述了。

2006年1月12日

以電腦為音響數位訊源

早就想寫這篇東西,沒想到一拖整年。趁現在稍微空閒,趕緊記下,也留為日後改進的依據。

以電腦為數位訊源的想法,是由於「電腦」這玩意基本上就是為了數位訊號而存在的。它與一般音響器材最大的不同,在於可程式化的能力,這使得所有聲音的播放、重製、等化或者是其他種種數學上可能的處理都能夠執行。如此想來,它會比單純的器材多出無限的可能,並且大幅度的減低以數十萬計的無謂花費。

舉個簡單的例子:之前提過,高級音響的世界充滿無數的迷思、神話。比如 upsample 這玩意。一般 CD 是以 44.1 KHz, 16bit 的取樣頻率製作,而在訊號處理中有個基本的理論,就是不可能以 upsample 的方式變出更多的資訊,或換句話說,就是不會提高解碼後音樂的品質。因為更多的資訊在取樣時就已經失去了。

而高階的 CD player 經常都有 upsample 的能力,而且數字相當離譜,價格也相對高貴。這件事基本上沒用也就不提了,upsample 有什麼難呢?軟體輕鬆就可以做到了。在電腦上許多播放軟體都可以直接執行這功能,而這種程度的運算在現在的 CPU 來說,根本毫不費力。

而另一個更強的層面是:電腦可以播放的媒體種類與來源,遠遠大於任何音響器材。網路、MP3、WMA、MPEG 4、quicktime、realaudio,太多了,這才是真正的整合威力。

推薦的話說完,該說到實際面:如何把電腦變成數位訊源?

此處要強調,講「數位」訊源是有原因的。電腦基本上不適合直接輸出聲音。要搞到輸出很好的聲音不是不可能,但是現階段適合的器材不存在,稍微可以的也太過昂貴,所以不考慮這條路,直接讓它專注做最擅長的事:數位訊號的輸入、處理與輸出即可。

先講硬體面:

Windows XP or 2000 以上的平台有個麻煩的事情:作業系統會把輸入的訊號自動 resample 到 AC97 的規格以配合 AC97 的音效卡,也就是 48 KHz,而且是在 user 不知情的情況下做的。有個軟體叫 foobar2000 ,他是我最推薦的音樂播放軟體,以後有空再來介紹。它可以幫作業系統先 resample 好,再送給作業系統。因為用了較好(較暴力)的演算法,所以會比作業系統自己做的好。但是我們是發燒友啊,這種沒必要的 resample 只會毀掉原本很好的聲音罷了,基本上只要是有 resample 就是不能接受的。

部份音效卡可以避開這件事情, DearHoney 數位音樂工作室 那邊有很多相關的介紹,在此不提,總之只要可以不過 resample 「直通」輸出的音效卡,都可以符合需求,而且許多價格不高。

我們不用音效卡的類比輸出,而採用數位輸出,也就是 S/PDIF 光纖或是同軸輸出就可以了。高階的還有用平衡式 XLR 連結線的 AES/EBU 輸出,不過很貴。就我目前所知,在這裡用哪種規格其實對最後的聲音沒有影響,所以可以不管。我自己用的是 M-Audio 的 Transit,它是 USB 介面,其實 USB Audio 的規格不是很適合嚴格的聲音要求,不過因為它桌上型或是筆記型電腦都可以用,很方便,所以我選擇這個。

數位輸出搞定以後,下一步是重頭戲:數位類比轉換。這裡必需把數位訊號換成類比的聲音輸出,在此以後就是一般的音響知識了。但在這一步,我們會面對一個數位訊源中的大迷思:所謂的 jitter,時基誤差。這裡要澄清,所謂 jitter 並不是把資料傳錯,只是可接受範圍內的誤差罷了。就像我們在網路上把檔案傳來傳去,傳好幾次也還是同個檔,不會傳到錯掉。所以在聲音還是數位訊號的時候, jitter 這問題根本不用管。有些發燒友買了昂貴的專業用音效卡,但其實如果只用數位輸出的話,千元以下的只要直通也是一樣效果。一條才30公分然後要價數萬元的數位線,材質用什麼純銀啦,神奇的高純度什麼什麼光纖啦,簡單一句話,都是狗屁啦。打開自己的電腦看看,IDE 傳輸線一條才多少錢?我們一天到晚在硬碟上把檔案動來動去,可有傳輸錯誤過?數位訊號哪有那麼難傳!

jitter 真正有影響的地方是 DAC,也就是數位類比轉換的地方。因為 DAC 是被動元件,它會按照輸入的 clock 訊號來做出類比訊號,所以如果輸入的 clock 並不準確,類比輸出就不忠實。之前有很多接在 DAC 之前的 de-jitter 產品,基本上都是把訊號先存在一個暫存區,然後用好一點的 clock 把訊號重新輸出,亦即 buffer (緩衝區)的觀念。但這其實有問題,因為傳輸的訊號轉換本身就會產生誤差,所以這東西不應該在 DAC 外頭,應該在 DAC 裡頭就做掉。這問題其實也不只這麼單純,Dan Lavry 有篇文章講這個,不過我還沒時間看。現階段只要簡單的追尋一個條件:具有高品質內部緩衝、reclock 的DAC,即可解決 jitter 問題。在 DAC 之前,根本不需要考慮 jitter。

而從 DAC 輸出的訊號,就已經可以進擴大機,最後輸出到喇叭發出聲音了。在這之後,我們面對的東西就跟數位訊號無關,而僅僅是傳統的音響問題。

硬體面說完了,下一篇要來講軟體面。不知道會 delay 多久... :p

p.s. 本篇可能存在謬誤,歡迎指正。

2006年1月6日

幫幫忙,他們不過是貓熊罷了!

台聯總召表示:中國大陸片面決定送給台灣的兩隻熊貓,是「統戰貓、統戰動物」,堅決反對引進。政院及部份民進黨立委亦持反對立場。

你老師的咧,這些政客夠了沒啊?你家小孩因為看了貓熊,就會突然覺得大陸和藹可親,願意被大陸統一了嗎?如果是這樣那你家小孩也太蠢了吧。煩死了,什麼東西都泛政治化。他只是隻行動遲緩、愛吃竹子、床第之事不怎麼行的填充玩具。貓熊也很無辜啊,他活得好好的,「片面」就被決定要當禮物送來送去,這麼一送,他的黑白條紋上馬上多了頂紅通通的帽子。那些看貓熊的小孩子真的在乎嗎?台聯立委家的小孩會不會想看貓熊也不行,不然報出來豈不丟臉?當這種小孩真累啊。

要反對貓熊其實可以有千百個理由。從最基礎來講,動物園本身的存在對保育人士來說就是可以辯論的。再退一些說,貓熊來了以後,環境是否恰當,活動空間夠不夠,食物方面如何供應等等,如果讓貴客來了卻水土不服生病,反而不人道,那麼反對引進就理直氣壯。

送貓熊本身是統戰手法,這個誰都知道。因為中共方面希望兩岸統一,貓熊是為了展現對台灣人民的善意,而展現善意,是為了統一的終極目標。但這裡牽涉到一個觀念:我們到底怕不怕統戰?統戰是舊觀念了,對民主自由有信心的話,兩岸的交流其實是越多越好,所有的國會打架等等都要讓大家看見。在台灣這轉型的過程或許顛簸,但我們至少沒出什麼大問題的走過來了。對我們而言,被世界看見、被大陸看見台灣的看法,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統戰就統戰,誰怕誰啊?

後記:新潮流的李文忠說了跟我類似的看法。引文如下:
政府拒貓熊 李文忠譏:怕什麼?

【黃永熹/綜合報導】

民進黨立委李文忠今天明白槓上扁,不贊成陳總統的兩岸政策,李文忠也說,台灣應正視中國崛起現實,找出未來定位。他重申,新潮流主張兩岸「積極開放」,對於政府拒讓貓熊來台,李文忠語帶嘲諷的說,難道大陸送貓熊,臺灣的小孩子就會支持統一?這根本是笑話。

民進黨新潮流系籌組兩岸論壇,並且要在四月份出版刊物,邀請大陸人士發表文章。對此,擔任刊物顧問新潮流立委李文忠說,這是新潮流在兩岸關係上的一個嘗試。

李文忠說,自己沒有參與刊物的編務,但是這是新潮流在兩岸關係上踏出的一步嘗試。他也感嘆,雖然北京很清楚台灣的綠軍當中有激進派與務實派,但是對台政策上往往還是鐵板一塊。

李文忠表示,民進黨執政後,太多權力競逐,太少政策研究,部分新潮流系成員籌組兩岸政策研究平台是好事。台灣應正視中國崛起事實,可能的政策方向應是「積極開放」。

對於最近府院拚命排拒貓熊,李文忠不以為然,他說,貓熊當然有統戰意義,但是台灣需要如此恐懼,把貓熊看成飛彈一樣嗎?李文忠說,台灣如何面對中國崛起、如何正確自我定位,事關所有人的未來。對於陳水扁的政策,新系多數人並不贊同。

【2006/1/9 中時電子報】

你希望在台灣看到大陸人觀光嗎?

這個問題讓我聯想到以前的台灣。那時錢淹腳目,台灣人出國大筆花錢,文化水準卻還沒跟上。於是醜態盡出,當時的日本人還怕被外國人錯認為台灣人。現在出國旅行,到了香港之類地方,大概也會看到一般大陸人的水準。自認開化了的我們,不由得油然升起一種非我族類的歧視心情。

此一時,彼一時啊。

如果台灣人本身也曾經是這樣歧視的對象,而我們又不認為日本人在基因上比我們有什麼優越,那麼就可以類比出,也許我們也不比大陸人好多少;我們不過是起跑早些罷了。我們沒經歷文化大革命,還努力締造了所謂的經濟奇蹟。

底線是:現金仍然是現金,錢仍然是錢。沒有國家會因水準不夠而拒絕觀光客入境。如果開放觀光可以賺大陸凱子的錢,台灣人,你賺還是不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