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7日

高轉速領域

一開始上手重機是CB400SF,好車一部,引擎平順、輸出線性,非常好騎。但相對的馬力小,跑久了就常常狠操,上萬轉是常有的事,騎起來也不覺得可怕。後來換上出名暴力的GSXR1300(隼)以後,就不一樣了:出彎稍微一催就動力滑胎,線都往外跑,要刻意延長車身傾斜時間才保持的住,彎中開油的時間點也不能太早。之後慢慢對隼的油門控制熟練了些,相對也習慣了隼的出力,由於平常不看轉速表,估計慣用的高轉速域在七千轉左右,二檔很輕鬆可以跑完北宜,了不起偶爾大直線進個三檔而已。

最近常騎的車子換成CBR1000RR,很親和的入門公升級仿賽車,由於軸距變短、傾角變大,彎中速度可以高些,但整體來講卻覺得沒有想像中快;北宜放三檔沒力,放二檔又覺得很神經質,最後放三檔來騎。很輕鬆沒錯,但用的轉速域蠻廣,且可以明確感到出彎是不夠力量的。日常騎乘,也覺得加速並不暴力。

這樣一說起來,問題其實很明顯,就是並沒有習慣仿賽的動力輸出。平時刻意注意去拉到高轉時,會覺得沒錯,車子有快,但真正集中注意力在道路時,仍然會照著習慣去走,不會把轉速拉高。這也是自我防衛意識:轉速不高、車子不衝,在山路相對等於降低車子馬力,自然壓力小而且輕鬆。

於是這週就想,來放二檔適應看看好了。一路騎到礁溪,自己都覺得好像太輕鬆了,一問車友,他說變慢,很好跟,這下就很合理了:即便是降到二檔,我仍然大致是按照自己習慣的轉速在跑,所以當然速度就整整慢了一個檔次囉。後來回程時,就強迫自己把轉速拉高來跑,這一下,可不得了了。

第一個U型左彎,二檔入,彎中一催油就失誤催太大,後輪整個搖,線都跑到路旁去,而且路線上還有一大灘積水加落葉,想都沒想就屁股離開座墊減輕車子壓力,過去時很明顯感到整個是滑過去的,很恐怖啊!繼續騎,有空間就三檔,彎小就退二檔入,煞車退檔後輪都會大扭一下再入彎,彎中開始慢慢催油,催大些就可以感到後輪是滑動狀態出彎,接下來二檔到底換三檔,入彎前再退,後輪又扭,然後再入彎…整個過程中感覺後輪經常是活的,搖來搖去,實在是很可怕。還沒到坪林我就放棄了,進到三檔慢慢騎。到坪林休息時感到心臟砰砰跳,想說這怎麼可能,我後輪裝全熱融胎耶,這樣一直滑是怎樣啊?

休息一段時間後,胎溫也降下來了,一出發就整個覺得不對,就算順順騎,後輪還是照樣不安穩,隨便一跑就滑,這下八成不是插到東西就是胎壓不夠,想想在這種狀態剛才還那樣跑也太可怕,於是慢慢龜,一直龜到輪胎稍微熱起來才沒那麼滑。到市區以後超級想知道究竟後輪是怎麼了,可惜車行還沒開只好先回家。

但總之整個跑下來,因為後輪不放心的關係,應該還是沒比較快,後段都很保守,但仍然覺得學到很多。原來這才是仿賽真正的騎法,換檔頻率要再頻繁一些,盡量保持在高轉速域,這樣整個操控要求更高,而且對車子控制必須更熟悉,因為平均反應時間全部都縮短了。轉速放對的話,會覺得從出彎到下個彎根本是轉眼就到,對人的要求更高。至於之前努力才練成的側掛磨膝,則早已從目的變為工具,用來測量傾斜度,但在整體騎乘技巧上,只是其中一環而已。

那麼安全性呢?首先是取線,取線仍然要保守,無知或無良的駕駛人太多,預期不到的路況也太多,公路上跑一定要給自己留修正空間。其二是,知道可以這樣騎,跟真正要用到這樣的速度是兩碼事。重點應該放在順暢的轉速區域應用,也就是善用高轉速入彎、出彎,但可以出彎後提早進檔、入彎前充分煞車並提早退檔,給自己多留反應空間,降低壓力。利用車子的高輸出,但仍然不犧牲安全性以及防衛駕駛的能力。

2013年5月2日

二輪與四輪,在公路。

連日陰雨,沒辦法出門就隨便寫寫吧。

前陣子偶然看到 List of Nürburgring Nordschleife lap times,覺得上頭的數字蠻有意思的。由於不同路線會有不同長度,車子的改裝程度也不同,先拿相同距離、市售車款來觀察。機車比較常跑 BTG 19,100m 這個路線,相同距離汽車的數字最快的是 7:45,一名叫 Jimmy Särås 的車手在他 1992 (!) 年出廠的 Porsche 964 RS 上跑出來的。相較於現代的跑車,264 hp (197 kW; 268 PS) / 1,290 kg (2,844 lb) 並不是很突出的數字,從 YouTube 影片看來跑得相當狠,這裡貼一下車主說的改裝:

Standard suspension and springs, aggressive wheel alignment.
18" rims with Michelin Pilot Sport Cup tyres, PeformenceFriction brakepads (PFC01),
brake ducts to front brakes and Evolution Motorsport Airkit.

動力完全沒動,實在很厲害。

機車的部份,最佳紀錄是 7:10,是在去年由一位叫 Andy "AndyPath" Carlile 的人在 2005 Yamaha YZF-R1 上跑出來的。他自己說應該有跑了幾千圈的 Nürburgring,車子引擎沒動,主要也是動懸吊之類的,但他車子有減重 11kg,在動力重量比相對好的機車上,減重效果會更明顯。相關報導跟影片在此。很可怕。

7:10 跟 7:45 這種差距簡直不用比了。但車款差距不小,R1 這種車至少也該跟 911 Turbo 之類的比較吧。這個速度如果換算到 autosport 20,600m 的距離,時間大約是 7:24,從市售跑車排行來看,大概是 Porsche 911 GT2 RS、Nissan GT-R、Maserati MC12、Ferrari Enzo 這種程度。

幹嘛貼這呢?意思是說,公升級的跑車是很會跑的。但真的拿到公路上,機車跟汽車跑起來,卻又有很多其他因素。當然這裡講的不是直接超過絕塵而去的,那種情況機車汽車都一樣。這裡看的是比較接近的情況。

我自己跟汽車跑的感覺很奇怪,一般說來,四輪因為抓地力關係,彎中極限比較高,煞車性能好,所以應該是可以晚入彎、速度高,然後出彎加速的時候吃虧。現在公升級 0-100 加速大概都是 3 秒左右就完成了。但實際在路上,我自己沒碰過真的在跑時被汽車超過的情況(當然這只是剛好沒碰到而已),比較常遭遇的情況是閒逛、跟車時被用力超過,然後剛好想追(也有蠻多時候不想追的),結果當然是有時候追得到,有時候看對方慢慢遠離。

但不論有沒跟到,情況都會有類似的地方:跟在後頭,然後入彎的時候覺得汽車煞太多。四輪彎道極限高,但通常要快,必須在控制下滑胎,能做到的人不常看到,多半都是用力剎下去,過彎以後用力踩下去。這在山道上對後面跟的機車實在很不利,對方入彎太慢當然就想利用這機會超,但一部車通常會佔滿一線,盲彎的情況如果還想活久些,當然不能用對向車道,如果不是盲彎,汽車通常也會切到對向去,線直接被擋住。機車在公路上跑,為了安全,最好是不要用到最右邊的路面,也最好不要吃對向。在這些條件下,直線少的路一旦被超過,要超回來障礙其實蠻多。

講這麼多,問題根源是公路就不是拿來跑快的,跟汽車爭先更是危險。跑賽道的話,也是要看願不願意、有沒有能力做這樣的付出。比如前面影片的 AndyPath,直接就從英國搬到 Nürburgring 附近去住,經常在騎,整個人生放下去做這件事。如果騎車對我而言仍然是週末的玩票,那麼自然就必須有相對的妥協,畢竟我沒搬去屏東天天騎大鵬灣啊。

在公路上必須留下相當的安全空間,而且進步效率當然也不如賽道練車。不追求進步的興趣沒什麼意思,但追求的話又有種種先天條件限制,北部不只沒什麼場地,連晴天都沒幾天,想想也蠻意興闌珊。人活著就是各種妥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