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很多次了,自己想過覺得會紅的點子,最後都會被別人做出來然後賺大錢,然後我都只是想而已,也沒辦法(或說沒決心?)真的去做。很久以前剛知道 blog 這玩意時,我說 blog 應該加上 album,好啦,現在這根本是基本建設了。後來我一直碎碎念說我要 手機 + PDA + music player,然後現有的產品都太差,好啦,現在 iPhone 出來啦。再早些我說 home theater PC 鐵定是趨勢,結果現在每家廠商都在做,但我當時的想法是這仍然不容易普及,因為就算硬體顧好了,軟體方面還是要搭配,而且資源要一直分享會很麻煩,例如說你用書房電腦弄來的電影,要用客廳的電腦播放,或者是想用客廳的電腦放 youtube 但是網址在書房電腦之類的。這些東西如果都要使用者自己搞,就會失去電腦作為家電的精神,太複雜了。
結果剛才看到 Apple TV... 整個就是超幹,他們用的方法很有意思(商業上也挺狠的),就是讓這個小裝置自動用無線網路跟你 iTune 上的東西同步。同步是即時、背景發生的,也就是說你只要一改變 iTune 的音樂啦、電影什麼的,Apple TV 就會自動同步,所以可以直接在客廳就開始放音樂、看電影、看照片之類的。之前我覺得很討厭的兩部電腦的問題也得到解決,因為這東西根本不算電腦,很標準的家電,而且價錢才 300 美金,比電腦便宜很多。
使用方式是直接在 iTune 上控制,可以選擇要放進去的電影,也可以讓他自動同步新片或是網路直接播放等等。因為互動的對象是 iTune,而 iTune 又有 Win and Mac 版本,所以並沒有限制要有 Mac 電腦才能用,這也是他們聰明的地方。之前 Mac mini 打的也是這算盤,以廉宜的價位讓已經擁有一台主要 PC 的人,試用一下 Mac 的感覺。之前同事買過一台,在公司大概用過,那使用者介面的確蠻有魅力,而且軟硬體整合的很好,這點是他們對 Windows 的一個優勢(同時也是劣勢 - 你必須買 Mac 才能用到 OS X)。
我不確定這是否已經完全解決了 home PC 的需求,但這保證是很夠力的一步,價錢上很便宜,而且是當成一個 device 來用,電腦的東西還是歸電腦,主控是 iTune,不會搞亂掉。比較可惜的是這跟我的理想仍然有一點差距,我比較喜歡的東西是超高速的無線網路,讓顯示幕跟電腦中間可以無線連結。這樣的話,連這裝置都省了,螢幕可以是螢幕也可以是電視,小的放桌上的就是螢幕,大的放客廳就是電視。反正以後人人用電腦,所有媒體就都連結在一起,不用分電視、音響、電腦,也不用綁死在 iTune 上頭,可以用大螢幕打電動、看 youtube。更好的是可以切來切去,例如今天要看的電影在 John 的電腦上就切過去 John 那邊,要看的照片在 Nerissa 的 notebook 上就切去 notebook,這樣多方便哪。好啦,這代表又一波大商機嗎?最有可能的風險是,可能螢幕的流量永遠都跑在無線技術的前頭。
另一個應該比較沒市場但我想做的東西是,根基在電腦科技上的 audio player. 當然啦,現在已經有很多東西出來了,但是真正達到 hi-end 標準的,目前都還是天價,印象中要快兩萬美金,而且有點華而不實。打算要有的東西大概就是功能與一般電腦相同,但必須完全靜音,然後要有軟體專門負責自動抓音軌、管理音樂之類的,另外還要有些程式來測試播放場合的聲音特性,然後把輸出加以特殊處理來配合。當然電源也要特別處理,對各部份零件分開供電等等之類。然後下一步當然就是 hi-end 的 HTPC,要處理的範圍就會增加影像部份,這挑戰應該會更大些。
這樣的系統其實很難,首先要懂軟硬體整合,另外對音響相關的如聲學、電子學等等都要知道,最後還要有很好的 usability。等於是說除了要有 Apple 的技能集以外,還要有發燒音響的相關知識才行。重點是一般系統對聲音都只注重硬體方面的功夫,軟體只是負責播放管理,但事實上我相信軟體也可以用來改進聲音,例如 foobar2000 就是很好的例子。這樣的概念我相信是可以更進一步的。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