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5日

王力宏之於色戒,張震之於臥虎藏龍

張愛玲之色、戒原著是極為精練、簡短而隱晦的。小說重意境、況且本是短篇,言而未盡之處全憑想像意會,改編自有難度。骨架之上加添血肉,還得自圓其說。以李安之能,我期待這是個夠份量的挑戰,只可惜結果可以更好。

-- 以下全是地雷,沒看過請自行忽略 --

大致來說,李安加上的血肉,是將原著簡單化、通俗化,給他一個大家能接受的解釋,然而有些部份卻畫蛇添足。最大的扭轉是,原著中以女性觀點出發,其愛情之想像、感覺,乃是王佳芝一人獨白,易先生則少有著墨。其後迫於形勢,不得不殺王佳芝,也不過感嘆「她還是真愛他的,是他生平第一個紅粉知己。想不到中年以后還有這番遇合。 」...「她臨終一定恨他。不過“無毒不丈夫”。不是這樣的男子漢,她也不會愛他。」.... 「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系,虎與倀的關系,最終極的占有。她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這番思考,表現的終極佔有,哪是片中梁朝偉那般柔情百轉可比?

再如戒指。原作中戒指是易先生情勢湊合下,早約好了要給王佳芝的禮物,有些比照往例的意思。影片中卻安排為,易先生大手筆的一個驚喜,不願給老婆的「鴿子蛋」大戒指卻主動願給了王佳芝。又如唱戲一段,佳芝為易先生唱戲,情詞懇切,易先生感動落淚;整個成了兩情相悅、對等關係,故而最後痛苦撕扯,不捨殺之。合情合理、好接受了,卻少了衝擊,多了通俗。

李安另個有趣的安排,是很怕觀眾看不懂電影。如原著「到女人心里的路通過陰道。」直指由性而愛、戲假情真,角度都幫導演取好了。而其實那幾場性愛戲(就我來看,確有必要),已足夠明白表達,但大導演卻用心良苦,多安排唱戲這段劇情,不擺明了「戲假情真」四個亮晃晃大字?再如佳芝對特務老王的發脾氣一段,也是怕觀眾搞不清佳芝內心情感何來,特地明明白白宣之於口,硬是加上,體貼是體貼,不過講明了,也少了玩味,少了深度。

整部影片最奇怪彆扭的,當屬鄺裕民等人殺勒索者,以及採石場眾人被槍決兩段。勒索者一節,觀之感覺上像是為了平衡佳芝的犧牲,而讓其他人手上沾上鮮血,以表明他們也有付出,以及證明那時空背景下對漢奸厭惡之強烈。然而此段其實並無必要,色戒的重心,即在於佳芝從頭到尾先是對國家的付出,轉換到對愛人之付出,由犧牲貞操終至犧牲生命。一個徹頭徹尾的蒼涼角色,出現在張愛玲冷筆之下。故事就是如此殘酷,何必塗脂抹粉?

採石場槍決一節,更是讓人倒吸冷氣。目的應是放在佳芝與鄺最後一面,然而王力宏並不入戲,演技無張力,讓人難以入口。還不如改成易先生簽署命令時,鏡頭帶見「槍決」字眼,筆鋒一頓,仍然簽下,如此反有餘味未盡。巴巴的照見採石場眾人相望一眼,從此死別,就此淺了。

最後也最大的缺陷是,王力宏。為了票房找來個俊臉偶像,但就如張震在臥虎藏龍中捅出的那老大一個演技缺口,沒底子的人,哪是你大導演就可保證點石成金?從一出場就彆扭,觀眾為何發笑,實在是因為王力宏並不相信他自己演的角色,自然也說服不了觀眾。演技平板,表情相似,只有殺人一幕戲帶些說服力,印象中比張震好些。問題是湯唯與梁朝偉表現如此精彩,一般演員都相形失色,陳沖僅保不失,度宗華老資格了也遠遠比下,哪容得下鄺裕民這樣重要角色狠狠拉下一截?色戒的確在平均之上,但有這樣明顯的缺失,是否仍該抱回金獅?

李安是很聰明的導演。他選擇的題材常是困難而有價值的,如冰風暴談中產階級家庭問題、喜宴談同性戀與傳統價值觀衝突等等,然而在傳達上總是技巧的在細節處加以通俗、並淡化衝突,使它入口即化、皆大歡喜。

不敢說李安不是好導演,但,實在少了些雋永。

1 則留言 :

  1. ‘然而在傳達上總是技巧的在細節處加以通俗、並淡化衝突,使它入口即化、皆大歡喜’
    --真是形容得太好了。

    最近我看到幾乎所有媒體報導還是把太多焦點放在李安一個人身上﹐而忽略了他創作上的重要另一半﹕他的那位製作人/編劇 James Schamus。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少了 James Schamus 的劇本把關﹐李安不可能像今天在國際上這麼受歡迎﹔李安應該也知道這一點﹐所以自‘推手’以來每一部作品都得靠 James Schamus來幫忙吧

    這次‘色戒’也是在James Schamus 的改寫下﹐易先生才變得比原著更人性化﹔王佳芝被幹掉之後易先生一個人坐在床上哭也是他後來堅持加進去的。也許是因為從製作人的觀點來說‘細節處加以通俗、並淡化衝突’可以增加觀眾認同還有票房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