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參加經濟日報辦的「網路高峰會」訪談陳士駿,其中過程網路上已多描述,我就不談了,只說說心得感想吧。
首先是這類活動或多或少都帶些馬後炮,也就是說等成功了再邀請他來談談怎麼成功,這種方向是錯誤(或說至少是不足)的。例如訪問得到彩卷的人為何得獎,他可能說我有燒香拜佛,但問題是所有燒香拜佛的人買彩卷都會中嗎?我故意舉這例子的用意是誇示法,實際上要搞出 youtube 當然不只是運氣,還有很多因素。所以在這類的訪問中,重要的就是找出那些因素,而不是找出燒香拜佛。
以這角度來看,若是有人自稱網路趨勢觀察家、web 2.0 創業大師之類的,但結果是將網路上各種新知、新網站用自己的筆調重講一次,然後對已經成功的,找幾個理由說他們為何成功,可以賺錢喔值得大家參考;剛起步的,就說前景可期值得注意,那麼這種東西基本上是垃圾。差別只是包裝的好不好,大家容不容易看出來罷了。這比經濟學家的笑話還糟:他們在事情發生以後,分析為何他們之前的分析錯誤。但至少他們事前還敢分析預測啊。
要真正判斷這類文字的價值,就要看他們敢不敢預測,以及預測的準不準。甚至如此預測的理由說明都可以省略,只要準確,就有人注意、就有價值。注意我說的「價值」。就算是來源像白龍王一般神龍附身來自天啟也可以。
聽完整場,我最終記下來的重點只有一個,就是「簡單」。他之前在 PayPal,後來 YouTube,兩者都是滿足了一個簡單的、常見的、未滿足的需求。這就是一切的重點。你必須先有個這樣的model 再來談創業,沒有就不要創。而這樣的 idea 絕不可以是拐彎抹角的創造出需求(這點我們時常看見),而必須是需求已經在那裡,大家都需要的。其他例如資金團隊技術等等都是次要,講一堆門檻夠不夠高的都只是參考。例如我們知道 Google 的技術很強,但 YouTube 非常好做,可知技術是次要,應該是為需求而服務。所有的此類評估不可本末倒置。
另外要狠狠批評一下主辦單位。首先官樣文章太多,致詞內容滿是廢話,內容安排令人緊繃、無趣,完全不符陳士駿給人的感覺。劉永平的訪問遵而不失,已經是台灣方面表現最好,座談會的部份簡直恐怖,陳銘憲、黃逸松沒講到甚麼,張成秀跟我上次看到她一樣主要為 Google 打廣告,偶爾才拋些東西出來,賀陳旦是當天最差,擺弄一堆老生常談 web 2.0 的熱門名詞以外甚麼料都沒有,只有一再幫中華電信打很可笑的廣告而已。什麼時候中華電信變成一間以使用者為主 "user is the king" 的公司啦?不要講出來笑死人。相比起來,上次參加中時辦的「2007網路趨勢論壇」卡司雖然不如人,但活動安排好得多了!
Hi, John,
回覆刪除YouTube的成功有部份是運氣。他的成功在於內插video於MySpace,雖然這是很明顯的成功策略,而且也說到爛了,但是大家還是以為有些什麼。那,那個什麼就是觀念的轉變,在YouTube之前,只要有人把photo或是video放置到自己的網站給別人觀看,而不是在原網站觀看,就被認定是盜連,竊取流量之類的。直到最近大家的觀念才180度翻轉。流量是昂貴的,YouTube沒賣給Google的話,大概也撐不了幾年,這就是運氣。觀念的改變就是因素。插入到MySpace就是方法。這是我個人的想法:)
好久不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