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30日

心亂如麻中。

最近讀完 George Orwell 的 1984,加上杜正勝大部長最近以九五暫綱為基礎審出的新版歷史教科書,以及神通電腦在高鐵售票系統出的大包,最後還有新彩卷系統上線後當機連連。這些事情看似不相關,然而在我自己也搞不懂怎麼運作的腦中,他們卻又都是相關的。

或許可以說,我身處個人的小危機中。當你慢慢可以看出事物背後的本質、理解來龍去脈,卻不喜歡你看見的東西又無力修改,就會掉入這種危機。

先從售票系統還有彩卷談起吧。我是略略參與過售票系統開發的。那是剛從公司辭職出來,接的第一個專案形式的工作,以約聘形式臨時加入一個月。大概是因為開發已到後期,規格突然有變,人力不足,所以向外找些傭兵。合約的保密規定相當嚴格,我只能說,就當時看到的程式碼,目前系統會有這些問題,並不令人意外。只是在那時點以及槍手身份的職權,我對這種情況也無能為力。

彩卷問題也大同小異。軟體設計並不容易,從前期以及執行中架構的決定,到後期測試方法等等,無一不是學問。而這些系統現在出的狀況,並不是你面對了困難問題,百密一疏所造成的。他們基本的程度,就好像你練短跑卻不懂怎麼起跑、打籃球不懂運球、或者是玩攝影不懂光圈一樣。這代表在整個軟體開發流程中,重要的關鍵動作,從頭到尾都無人做出。這表示有此專業的人並不存在、或是沒有掌權、或是雖有權卻故意省略不做。

這代表:事情大條,並不只是個 bug 這麼簡單而已。整個制度都出問題。就如同你在菜中挑出一隻菜蟲,代表有點小疏忽;但如果一隻大蟑螂自始自終都趴在盤子正中央,而這道菜卻仍然送到顧客的桌上,這時候你就知道,問題不只是疏忽這麼簡單。

更耐人尋味的是,在問題浮現後,神通電腦處理的方式。他們將錯誤導向規格問題,表示是由於高鐵要求的規格「是以航空業標準來規劃」才造成系統現在的狀況。我們必須弄清這動作背後的含意,如果規格有問題,責任就是在高鐵而不是神通,而高鐵如果要修改規格,由於跟專案一開始不同,勢必被科以天價。這也是高鐵後來為甚麼一直放話,表示包商必須無償負責修改,以及系統純粹是設計不佳,與航空業規格無關的原因。這其實都是公司之間的角力。

今天的中國時報「高鐵票務軟體沒寫好 釀成不可思議的亂」大概點出了這個問題,然而其中「科技公司高層」表示的「專業立場」,卻又犯了根本的錯誤:
這位參與過運輸業票務系統的專家分析,台灣高鐵公司之前會發生重覆訂票的事件,很可能是時間差沒控制好。例如,如果甲從十二點零一分零一秒開始自動售票機買票程序,在零一分零五秒才完成程序,而在這空檔期間已有別人搶先一步訂了這個的座位,結果電腦還是回覆甲說座位沒問題,就會造成重覆訂位。

「我們設計軟體,時間差是以毫秒計算。」他表示,多人在同一個毫秒訂下完全一樣座位的機率很低,軟體如此設計就可以避免這種問題。

以上這段話從一開始的正確講到純粹狗屁。就一個高流量系統來講,就算時間差弄到毫秒也一樣不保險,「機率很低」就是不夠好、就是無法避免。目前 CPU 隨便都 1GHz 以上,一毫秒的時間就跑一千個指令了,算到毫秒又怎樣?由時間來處理根本就錯了,這只是最基本最基本的 read/write lock 問題,所有教科書都有。最後還來個老王賣瓜說自己設計軟體都以毫秒計算,這臉豈不丟得更大?我毋寧相信此高層是受害於作者的錯誤理解與引述,而不是他自己真的這麼想。

種種事情不禁讓人害怕,台灣的專業人士都死去哪了?這麼重要的公用系統不能謹慎開發、天天看到記者的不當發問與錯誤報導、資訊軟體業嘴皮子重於實質,打好人脈才是重要... 尊重專業好像成了口號,專業不過是對意識的服務。這就引伸到一九八四這本書,還有杜正勝的事情。

不喜歡文章落落長,下次再說了。

2007年1月22日

Shortbus - 性愛巴士

本片在媒體是以性愛場面出名的。就物理角度來說,絕對滿足所有期待,所有男男、女女、一人到多人、各種組合保證全部看得到,而且全部真槍實彈。不過以心理角度來說,恐怕實在引不起甚麼性慾。

我的感覺是,這部片代表的是 New Yorkers 在 post 911 時代所發出的一種呻吟形式。他們嘗試以各種性探險來解答自己對人生的徬徨,尋找救贖,然而卻全不成功。那是針對錯誤問題的錯誤解答。事實是不論對於性多麼開放或是多麼不開放,你仍然完全可以把自己的人生 totally fucked up,再怎樣去性愛巴士集體肉體治療也救不了心靈,就好像禁慾修道不見得得到平靜,而換妻俱樂部也不會拯救婚姻一樣。

片中那句台詞:It's just like the 60's. Only with less hope. 是全片關鍵,越戰方熾的年代,性開放正是嬉皮的一大特徵,那是充滿希望與花朵的文化,卻不是答案,因為他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又創造更多問題。所以這部電影讓我看得很火,因為導演傳達的竟然是一群人在 Shortbus 中和樂融融,得到拯救。我認為這是狗屎。對影片中幾位主角來講,他們的救贖應該是 get a fucking life,而不是 get fucked or fuck around. 例如 Shortbus 主人 Justin Bond 的生命就是正常而豐富的,不論在一般人眼中是否難以接受,他已經達到了自身的平衡。但 James 的問題就跟 Shortbus 完全無關,他所需要的東西也不是 Shortbus。再例如 Sofia 的問題來自中國家庭的壓抑,但是要解決她的問題,就得要去 Shortbus 看大家互搞還有自己被陌生人搞嗎?我想這背後的邏輯是她終於放下了禮教的拘束而享受單純的性,所以反而獲得了高潮。Well,很不幸的人終究有人性,如果你愛你的配偶,但性方面有遺憾,那麼去找第三者在性方面滿足自己,會造成更多的問題,還是解決問題呢?

話說回來,矯枉可能必須過正,美國那種基督教傳統保守文化本來就是禍根之一,透過大膽挑戰它至少可以讓更多人做出思考(吧?),我雖不贊同這部電影,但導演的用心可以理解。

就電影論電影的話,我想它在文化上的意義遠大於藝術成就。配樂很好聽,但演技有點平面,沒事就突然來個悲傷表情配上悲傷音樂就是悲傷了,沒頭沒尾的,角色深度沒出來,所以感覺不到那因果。攝影跟導演的技巧也稱不上出色。

最後補充,James 還有 Ceth 這兩位男 Gay 還真他媽的帥哪。James 的憂鬱很有吸引力, Ceth 那種天真無邪的可愛殺傷力也很強。我相信去看的女性可能會覺得很可惜,畢竟跟十七歲的天空不同,這幾個可都是貨真價實的啊。

買包記

話說自從看過 The Ninth Gate 之後,每次轉台瞄到,都會不由自主重看一次。倒不是覺得電影真的有那麼棒,而是 Johnny Depp 把 Dean Corso 這角色演得太迷人了,那種雖有藝術素養卻欠缺道德感的傭兵形象,好像不需經由劇情,就可以直接感受得到。



他在劇中的裝扮我很喜歡,尤其是不離身的那個大包包(我找不到劇照)。側背、容量大、皮製,符合他工作需求,而且看起來非常耐用。我一天到晚背個 Jack Wolfskin,雖然實用,但真的有點 shabby。前幾天下定決心要買個類似的,上網狠狠搜尋一番,在這部電影的討論區中有人發問過,也提到網路上有其他人在找,但回答只有簡單的建議他去搜尋 messenger bag, satchel 之類的,等於沒答。好不容易才在這篇文章中找到相關的幾句話:
...
3) Any satchel with a canvas strap worn across the shoulder. Now I know I may be demonised for this but please men, 'Just Say No' to messenger manbags. We expect to look down and see you in flip flops, which we have already said is a menaissance menace. Only Santa can get away with the over shoulder look; well, and any blokes wearing cargos and part of an organised military regiment.

But if you absolutely must, we can just about tolerate (because we want one ourselves) Mulberry's Alfie bag. Topman does cheaper imitations.

<snipped>

Shep said...

I got all gooey-eyed over the shoulder bag that Johnny Depp has in The Ninth Gate. I was suddenly transported into the world of girl-bag-love. It's basically a converted Billingham Camera Bag. Then I found out how much they cost.

Instead from the camping shop I got a similar looking canvassy shoulder bag, with a basic pocket at each end. I love it. It holds all the books I inevitably carry around. And my sandwiches. And fits a loaf of bread on top if need be. I doubt it's the kind of bag 'Young' Dave or the other Dave would like. But I like it.
...

原來這種款式的包包是從 Billingham Camera Bag 轉化來的。Billingham Camera Bag 是啥?大名鼎鼎的白金漢相機袋是也,電影裡頭的有點像下面這個,但是皮製。



但我總不能拿相機袋來日常使用吧?而且那篇的作者似乎不太喜歡側背的包包,但他覺得 Mulberry's Alfie bag 是可接受的,Topman 也有便宜的相似品。於是就跑到 Mulberry 網站看了看,這一看不得了了,好讚啊~可是好貴! Alfie Bag 是這個:



簡單漂亮,可是價值 £349.00 (淚)。在官網我又找到一個感覺也很讚的,比電影裡頭那個還好看,叫做 Rockley:



價值 £495... 喔喔,窮的時候真不該來看這種東西... T-T

Topman 那邊的包包也還不錯,可是這牌子根本沒進來台灣過,現在連 Topgirl 都退出了,在台灣當男人真沒意思呀。最後在奇摩拍賣買了這個,也可以接受了啦。

2007年1月19日

該用功了

昨天看到 Thinker 的文章,突然察覺到:一直覺得自己天份不夠,但實際上,我把太多的責任歸咎在這邊,反而逃避了我唸書一直不認真的事實。像他那樣持續而紮實的學習,這種事我就從來沒幹過,反倒是雜學特多,分心要玩的東西一大堆。

嚴格講起來,電腦能力很久沒有進步了。Java 到目前為止還不能說已真正的重新 pick up,硬學問從離開學校後就沒有做過。太依賴自己快速學習入門的能力,導致涉獵過淺,沒有真正深入而穩固的學問。以這樣的付出,輸人家是罪有應得。

Anyway 我不喜歡說什麼新年新希望之類的老套話,只能說時候到了,該好好讀幾本書,把那些一直想紮穩的根基真正落實起來。

2007年1月18日

誰不好用,用楊渡幹嘛?

一直覺得馬英九起用楊渡的決定很爛,今天碰巧看到這篇文章,心有戚戚焉。

http://irepublic.blogspot.com/2007/01/dangerousspeaker.html
Sunday, January 07, 2007
競選總統,鷹派抬頭

馬英九為了佈署二○○八總統大選佈局,已經開始整頓作戰隊伍。可惜的是,馬英九的隊伍與他平日表現於媒體的溫和作風完全相違,尤其是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楊渡的任命,令人對馬競選大位的作戰思維極度失望。或許受到金凱瑞之流的美國「革命保守主義」的啟發,馬英九準備啟用楊渡來強化他的作戰意識。馬英九用楊渡是一著盲棋,這種誤判雖然不是首次,但是考量楊渡的鷹派言論,即使我們同意二○○八年前台灣的政治作戰情勢必然險峻,楊渡的出線將使這種對抗朝族群對立的方向前進。...
<snipped>

我不贊成的根本原因很簡單:我一直覺得楊渡很笨。以馬英九的戰略位置,他大可以吸收到很多對目前民進黨不滿的鴻儒碩彥,怎麼會挑到這傢伙的?起用笨蛋來坐文傳會這種論述重要位置,只會壞事。用人可也是領袖必要能力哪。

當銀行家真好

起因是看到自由時報的這篇報導
巴西法院再槓YouTube/名模親熱豔照 法院下令巴西人不准看 ( 2007-01-06 )

〔編譯胡立宗/綜合聖保羅五日外電報導〕巴西名模西卡萊莉與男友馬佐尼的親熱影片(見圖,取自break.com)又成為巴西法庭及YouTube間的攻防焦點。巴西法院在去年九月間下令YouTube移除上述影片,不過在YouTube上仍然見得到兩人親熱畫面,聖保羅州最高法院法官朱里爾尼五日因而再度下令,要求YouTube封鎖所有來自巴西的使用者,讓巴西人再也無法看到這段偷拍影片。

YouTube對此發展,目前仍不願表示意見。...
<snipped>

結果想也知道像我這種網路原生動物一定會去找影片的啊。幾個連結都已經被拿掉了,最後在 google video 看到,但不知道會活多久就是。



另一版長度較短,不知差別在哪。其實這風波還有後續,詳情在 wikipedia Daniela Cicarelli 條目下可看到。她也算公眾人物,在公開場合做的事情被拍下,真說要禁,其實不怎麼名正言順吧。

讀書心得報告


藏獒

對於挽救這幾乎瀕臨絕種的古老大狗,這書起了很大作用,然而雖說在大陸這麼「紅火」,但我並不怎麼喜歡。那麼多擬人化的敘述藏獒心聲,讓我覺得不過是血腥版的童話故事,子非獒安知獒在想啥?相比起來,以前看的狼圖騰不論是故事本身,或是足以思考的觀點,都好得多。作者在序言中明確的反對狼文化,而提倡藏獒精神。我以為這是不可取的。藏獒的忠誠、盡責是幾千年來人類為了明確的領地犬目的而培育,是狗類以人類為主自身為奴而發展出來的。不論這些性格多麼讓人喜愛,終究也是奴性。而中國人從來是不缺奴性的。狼圖騰並不主張中華文化變為狼文化,而是希望在農耕溫順的奴性中加入一些狼性。思考西方人的性格,以及中國百年來的劣勢,這樣的思維不無可觀之處。

話說回來,藏獒看來不該養在西藏以外的地方,脾性又實在太凶悍了些,讀完並不會想擁有一隻。倒是為了這本書又倒回去略讀了一遍狼圖騰,看完實在很想去外蒙旅遊看看哪。


玉米

畢飛宇的小說以前從來沒看過,打開就放不下來,一氣讀完才罷休。邊看腦袋邊浮出來的就是蘇童,實在很類似,都很棒。驚人的是我不知道他們是如何辦到,可以男兒身把女性心理描繪的如此深刻。未讀之前經常聽人提到這本書裡頭的床第場面露骨,讀時卻完全沒有感覺,因為透過性傳達出來的,並不只是歡愉,更多的是代表了權力關係,反映當時農村深刻的悲傷。

中國這樣一個數千年如一的農村社會,碩果僅存的農業古文明(法國不知算不算),直到如今雖說在部份地區工商發達,然而廣大農村基本上仍然維持古老相貌。以往一村出個讀書人,進京趕考,或是出去做生意出個富戶,鄉里間便可稱雄。如今又有甚麼改變?一縣出個北大或是清華之類學生,背負沈重期待,不擇手段只為名利,即便是要拿肉體或是甚麼換取,也在所不惜。中國未來究竟會變成怎樣的樣貌,還是說這樣的結構終究千古不移?

2007年1月4日

電腦靜音 - 究竟可以多安靜?

以前在水冷記事提到過,目前我用的是國內公司的「太極水冷」。這套件的品質實在不怎麼樣,而且用了兩個風扇,其中一個還是 7 吋的(一般來說風扇直徑越小越吵,因為要轉比較快),加上電源供應器的 12 吋風扇以及沉水馬達,總共三個風扇一個馬達,這麼多活動零件,比起一般電腦當然好多了,但實在不能說是安靜。比起後來買的 Shuttle XPC SS59G,利用特殊的散熱設計,只用了一個 8 吋風扇,理論上只要把風扇換一換,也可以達到相同甚至更好的水平。用上水冷套件,風扇多了一個、要擔心漏水、隔陣子就要加水、而且硬碟還沒法散熱,這種東西用了實在不如不用。

目前電腦的散熱方式,比較不那麼瘋狂的設計大概就是被動的散熱片散熱管、主動風扇或是水冷了。以散熱零件加上風扇,只要風扇都選用大口徑、轉速低的,其實可以到 20 分貝左右的程度,已經接近背景噪音。要注意的就是 power supply 最好用 12 吋風扇並可自動調整轉速的,不然光一個電源供應器就很吵了。另外機殼要好好挑,空氣必須能流動順暢。理想狀態大概是 CPU 一個風扇,機殼、電源供應各一個,總共三個。懶惰的話買 Shuttle 的 XPC 也不錯,他們的散熱都是設計好的。若是想要台可以開著睡覺不嫌吵的電腦,用這種方式就可以了,花費也很低。這是我目前最推薦的靜音方式,再下去,就是極限領域了喔。

若採用水冷,那就不要選用有風扇的水冷系統。ZalmanReserator 系列,是採用外接一個大散熱器的方式,把溫度高的水導到電腦外面來散熱後導回。再加上無風扇的電源供應器,整台機器就只有一個沉水馬達是活動的,這樣的機器已經接近無聲了。缺點是價格很恐怖,全部買起來大概要一萬多到兩萬台幣左右,而且散熱器很大一個,非常佔位置。



今天則是看到了另一套有趣的系統,是利用一種叫 corona discharge 的現象來散熱。簡單說,就是利用電極放電造成空氣流動來達成散熱目的。沒有活動零件,也沒有噪音。不過看起來好像會一直製造臭氧,不知道安全不安全。若是就網站裡頭那種作法,幾乎完全是 DIY,感覺很難。後來有不少人提出臭氧對於零組件的安全顧慮以及一些其他的議題,所以他們就改進做了第二版。看起來的確容易多了,而且成本也不高,問題是這也太佔空間了吧。類似的設計有可能會商品化,有間叫 Kronos Advanced Technologies 的公司在華盛頓大學以及 Intel 的支援下,正在研究相關的技術。





最後就要提到我心目中的終極武器, Zalman 的 TNN 系列了。TNN 的意思是 Totally No Noise,口氣不小吧。他採用的原理是整台系統都用被動散熱,利用特別設計的散熱導管將熱導到機殼,而整台機殼本身就是一個大散熱器。也就是說,這玩意連沉水馬達都沒有,完全無聲。



價格呢?光這個殼加上專屬電源供應器,大概要台幣四萬左右。而且,在台灣還找不到地方買。說真的,我還蠻想搞一台來玩玩看的,不過沒那麼好的音響系統,就算無聲也沒用哪。

2007年1月3日

關於夜店這碼事的雜談...

最近在 bbs 看到一些文章,主流意見(或者說是「花比較多時間在網路上」的男性朋友們的主流意見)大多是認為:愛去夜店的,環境複雜,保證沒好貨。而另一方面,最近出名的這個人就是偽裝成 ABC 混跡各大舞廳,看看相簿,的確騙到許多姿色不差的女性,而這些女性們被騙的理由,也絲毫不值得同情。

再陳述一些事實。個人認識的工程師裡,一位從加拿大回來的、一位國高中都讀資優班,台大畢業後進聯發科的工程師、以前的幾位同事、到最近從紐西蘭回台打工的工讀生,他們都會 clubbing。但這些人的感情生活,跟大部分台灣的電腦工程師一樣,甚至更加單純。而就認識的女性而言,所謂會跑夜店這個特質,跟他們的感情態度,也完全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意即,不跑夜店的仍然可以很複雜,而跑夜店的仍然可以很專情。

把這些不同的資訊統合起來,能得到的結論是:以偏蓋全的一般論,當然很輕易的可在邏輯上證明錯誤。意即,認為會去夜店的人就一定不好,這種想法是相當愚蠢的。刻板印象這玩意,或說對夜店這目標的污名化,其實也不過是統計上的產物。KTV、網咖,或者更廣義一點來說,毒品、暴力電玩、電影等等,都可以是方便的藉口。

以往,KTV 一度被認為是不良場所,網咖也曾被大力取締,保守的父母、社會大眾們,輕易的將手指指向這些目標,這樣才可以不指向自己。他們沒有思考到的是,也許「惡」只是在尋找一個場所發生罷了。當此場所不在 KTV、不在網咖也不在夜店,所有這類場合都明文禁止、取締消失了,自然會有其他型態的東西起而代之。也許是電影院、海產店、或者是其他的甚麼。屆時我們是否要禁止看電影吃宵夜呢?

又例如,暴力電玩如 FPS 的 counter-strike 或更早的 Doom,提供了虛擬提槍殘殺的介面。大眾們發現犯下大屠殺的青少年曾經玩過這遊戲,於是便建議此類遊戲應該禁止。然而,早在 Doom 出現之前,就已經有青少年大屠殺犯了。在那時,社會大眾將手指指向 Marilyn Manson 或是後期的 Rammstein. 他們所無法解釋的是,並非所有他們的樂迷都屠殺無辜,那麼為何因果關係必定是存在於他們所聽的音樂呢?大屠殺犯行者經常有基督教保守派背景,連續殺人狂也是,但,誰敢將手指指向這方向呢?很明顯的,電玩或音樂等,提供了一個方便的攻擊目標。

毒品亦然。華人 - 鴉片、黑人 - 古柯鹼、墨西哥人 - 大麻,有些真的很毒,有些則還比不上酒精跟香煙。禁止大麻對犯罪率的改善,也許還不如允許衛道人士反對的墮胎。以酒精自毀的人無罪、吸煙搞到肺癌二手菸害人害己無罪,吸大麻一次沒成癮卻是二級毒品要強迫勒戒。這樣的規定,在當前普遍被認定為合理。

或許所謂惡的存在,並不是避開一些或然率較高的場所或事物,就可以自生活中消失了。對惡沒有認識,相對的善也失去比較目標。人生很漫長,若對惡沒有抵抗力,就算不在甚麼舞廳之類場所碰見,其他地方也是遲早碰得到。用具象的話來說,一對父母小心翼翼的保護掌上千金,禁止他參加任何可能有「壞男生」參與的場合,最後這位純潔的少女可能在入社會後,直直進入三十多歲已婚上司的虎口。

我不能提出任何答案,或者是甚麼確定的因果。對這些過度複雜的事物提出一般論是不可能的。我甚至無法提出明確的主張,例如鼓勵大家都跑夜店,或是叫父母不要那麼小心呵護掌上明珠等等;畢竟有些公主命的女性也是存在的,他們根本不需要見識到甚麼醜惡。於是寫了這麼多,我想表達的,而且的確成功模糊掉的論點是:很多事情本就該是這麼模糊而複雜,而沒有一個簡單的因果。相信此因果存在,而據以做出反應,對於解決問題的根本,往往並沒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