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3日

過年了


其實應該在西曆年就要寫,不過當時懶惰,現在亡羊補牢一番。

去年對我來說不是好年,甚至應該說,是有生以來最糟的一年。就算以前在大學宿舍毫無目標、學業亂七八糟、成天打電動的混過,也有種懶散、無所事事的快樂。

之所以這麼糟,是因為「反差」。由自以為的高點,一夕墜落,會比由平地掉下更覺恐怖。說起來,有幾個原因:

一、平常心。沒有以平常心去面對各種起伏,不論順利與否,都要冷靜、客觀的從旁觀者的角度去理解目前所在的位置。勝不驕敗不餒。

二、紀律。這是長期以來的問題,缺乏紀律、自制能力,沒有以身作則。Lead by example.

三、對人性缺乏理解。對人際關係參雜想像,對人性存在不切實際的期待。對旁人的智慧與立場誤判。

極為老生常談的三點,但之所以是老生常談,就是因為沒有身歷其境時,很難理解它們的重量與困難。

前陣子看了部好片,The Ides of March。觀後感是「悚然而驚」,驚的不是角色間的爾虞我詐,而是我竟總能早劇情一步知道後來的發展。早於主角之前察覺危機,並在他最終拋棄理想主義,開始以實際卻黑暗的手法解決問題前,就先在腦中規劃好他該有的行為。讓我驚訝的,是自己。

小時候應該從沒想過,現在會長成這樣的大人吧。從好幾年前開始,遇到鬥爭,敗陣的總是自個。寫過類似文章,也檢討過,但總是在關鍵時刻誤信他人。也許之前吃虧吃得不夠大,總是沒理解到理想與幻想的不同。這次受惠於朋友的背叛,大陣仗的被律師跟警察帶去「配合調查」,還生平第一次被限制在偵訊室中,回憶起來都覺得不可思議。

這個虧,總該夠了。我是個很笨的人,總是從經驗學習的多,從書本讀了,聽人教了,都不如自己經歷一次學得深刻。前陣子跟某前老闆喝咖啡,當年他在我跟 W 之間選擇了相信 W,結果後來被狠狠出賣,他自己說「用他是我最大的錯誤」,但問題是,與其用這種事來安慰自己「其實我做的是對的,只是別人不懂」,還不如好好檢討「既然是對的,為何沒辦法讓別人支持」。

總之,不論怎樣的風風雨雨,現在也都過去了。

我理解到哪些人是真正的朋友,也(應該是)成長了很多。理想性這種東西,我已經打過美好的仗,付出了深刻代價,之後就讓別人來努力。自己覺得重要的人,理應比自私的「理想」受到更多的關照,也才是今後要努力的目標。

最後,再度提醒自己這句:

A man is not old until regrets take the place of dreams.

~ John Barrymore

2012年1月19日

Leatherman 小筆記

最早是朋友 D 介紹我認識這家工具鉗大廠的,但最近連著幾次人在外頭找不到工具,才認真研究起來。底下是一點小筆記:

首先,Leatherman 網站本身還蠻有用,除了詳盡的介紹跟說明書以外,應該就屬 Compare 最好用,可以快速比較不同工具鉗的異同。 首先就是,並不是越多功能就越好,主要是看自己會用到什麼,所以要先想想看平時缺工具的時候都是缺啥。有一些細節要注意,這裡只寫應該最常用的 FULL SIZE 跟 HEAVY DUTY 系列。

FULL SIZE 乍看之下很多型號,其實只有三個系列:

1. Kick -> Fuse -> Blast 功能由少到多,這個系列的特色是,有獨立的螺絲起子,平口跟十字,不是可以換的 bit drive。乍看之下比較沒彈性,但其實很關鍵的是它有長度,而且比較細,所以很多螺絲要用這系列的才鎖的到。搭配的 Removable Bit Driver 感覺非常好用,搭上去以後雖然口徑變大,但長度又增加,多了十個不同的螺絲頭。另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他的主刀都是 Leatherman 中第三等級的 420HC,硬度稍低些,而且「不能單手開刀」。這系列的定位感覺是做工的,就是真的拿來五金工作,而不是日常隨時要拿出來開個信之類。Blast 多一個細的 bit drive 是拿來修眼鏡的。

2. Wave -> Charge ,其實 Charge 系列根本可以視為 Wave 的後繼,功能變多,一些設計也有改進,我如果需要這系列的話,應該會跳過 Wave 直接從 Charge 看起。這系列重點是用了 bit drive,可以換很多螺絲頭,然後可以單手開刀。AL 包括了一般的最常用功能,ALX 把剪刀換成開刃的鉤子(不知道中文專有名詞是啥),然後 TTi 是兩者合一。TTi 的主刀 S30V 最高級,外殼用了鈦也讓它變輕,Charge AL 跟 ALX 的主刀都是次級的 154CM,比 Wave 的 420HC 好些,Charge 系列附送的 bit drive 也多。這個應該是最多功能的 every day carry,以及野外的情境下適用。是我一定挑 TTi,因為沒比較重,大不了多少,功能又最強。

3. Wingman, Sidekick 這系列其實很有趣,看來是新出的,而且兩個功能差異頗大,特色是都沒有 bit drive 而有獨立的平口十字起子各一,鉗子有彈簧,可以單手開刀,就是比 Wave/Charge 更輕量些,然後 Sidekick 有鋸子跟鋸齒刀(繩子用),比較偏野外,Wingman 換成開箱/開包裹的鉤子跟「大」剪刀,比較偏都市日常使用。這系列其實蠻有吸引力,因為少得很剛好,少用的都拿掉了,然後要用的功能都弄得蠻好用。但讓我有疑慮的是沒見過實物,不知道螺絲起子夠不夠細,會不會又容易卡住。然後不能換上其他的螺絲頭也是減分。主刀都是 420HC。

HEAVY DUTY 蠻單純的,Surge 就是更強版的 Charge,然後鋸子可以跟附上的鑽石銼刀互換著用。Super Tool 300 就是加強的 Blast,一樣主刀無法單手開,螺絲頭全部不可拆,也可以搭配 Removable Bit Driver 這樣。重點是剪線鉗口可換,就是拿來做粗重五金工作的意思。最後是 Crunch,這支重點是那個壓力鉗,其他連刀子都省成鋸齒刀一把而已,明顯是打算在機械、修繕的場合搭配其他工具一起使用。

最後提到我的選擇。我不想拿工具鉗(奇怪吧,介紹這麼多結果不想拿),因為日常不太用到那麼多,最常用的應該是開瓶器、刀跟螺絲起子,所以一開始買了 c33Bx,原因是它就有刀跟開瓶器,螺絲起子是可以換的 bit drive,附送的是一邊平口一邊十字,感覺剛剛好。結果買來一用才知道不對,首先我買了半齒半刃,齒刃那邊根本用不著。而起子長度不夠是致命的。最後只好換買 c33T,沒有 "x" 所以是平刃的刀,加上開瓶器跟固定的十字平口起子各一。由於也可以搭配 Removable Bit Driver,不帶替換的螺絲頭的話,等於兩把螺絲起子、開瓶跟刀合一。帶的話,變成幾乎整組螺絲起子都不用帶了,還有內六角跟小十字之類,感覺蠻不錯的。

這樣最遺憾的是沒有鉗子跟剪刀,但以我的使用而言,這兩個沒有還算可以忍受啦,至少這樣輕多了。如果是要挑更小號一點的工具,也蠻單純的,主要就是決定需不需要單手開刀,剪刀跟鉗子需不需要,這些決定以後就只是功能上取捨了。

2011年8月27日

行,ㄒㄧㄥˋ。

以前唸書的時候,跟一位同窗交情不錯,姑且稱之A吧。有件小事,我一直記在心裡。

A跟女友B在一起不少年了,我也認識B,她那時已經入社會。有陣子,A突然跟班上某個女生交情不錯,上課下課常常一起出現、一起離開,聊天也蠻熱絡。但由互動看來,都在守禮的範圍內。話雖如此,次數多了、時間長了,大家自然也看在眼內。

有次,我跟班上一位同學聊天,不知怎麼話題帶到這來。他問我怎麼看這件事?我想了一想,說,他們應該很清白。A這個人不會做這種事,應該真的只是朋友罷了。

話題轉去其他地方,這件事,我也就拋諸腦後。

過了好久,A跟我聊起他與那位女生的事。聊著聊著,他突然說:「你跟某某說,你覺得我跟她一定沒有怎樣對不對?我跟她真的就是朋友而已。謝謝你為我說話。」

我說:「幹麼謝我?是你自己平時為人讓我這樣覺得的啊。」

好像真的沒什麼的事情,但印象卻很深刻。因為在之前閒聊的時候,完全沒有想到這話會傳到A的耳中,也並不是為了幫他說話才那樣講的。純粹只是這麼覺得罷了。如果八卦一些,唯恐天下不亂,那麼也許之後A對我的印象會完全不同。

人生很長,變數很多。無論怎樣學習操控、計算的技倆,還是無法控制所有的變因。自己說的話、做過的事情,所有的所有,都可能在某個時間、某個場合,用無法預料的方式回到自己身上。

有趣的是,那只是「可能性」而已。也許做了好事,卻永遠沒人知道。也許暗算了別人,別人蒙在鼓裡,還當你好朋友。

可能會,也可能不會。

只是,如果那個可能性發生,以後對方看你,就永遠不會一樣了。

因為他們知道,那才是真正的你。


給一群朋友。

2010年12月29日

Conan O'Brien's Goodbye Speech

之前臉書上有個蠻受歡迎的活動 I'm with Coco,是聲援喜劇明星 Conan O'Brien 的,還因此讓設計以下這個圖案的藝術家爆紅。
整件事的起因,是來自於 2010 年 Tonight Show 的衝突。Conan 本來上一個節目是 Late Night with Conan O'Brien,從 1993 到 2009 整整做了 16 年,頗受歡迎。他在 2009 得到好機會,去接手從 1954 年就開始製播,擁有悠久歷史的 NBC Tonight Show,取代掉原先的主持人 Jay Leno。而 Jay Leno 則是得到 10pm~11pm 的新節目 The Jay Leno Show。在 Tonight Show 悠久的歷史中,所有的播出時段都是分佈在十一點半左右,到十二點半或是一點不等,而 Conan 的時間是 11:35pm~12:35am。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兩個新節目的收視率雙雙不佳,而 NBC 的高層便做出決定,希望把 Jay Leno 的節目移到 11:35pm,縮短時間為半小時,而把 Tonight Show with Conan O'Brien 移到 12:05am。

這個決定有些粗糙,據聞事先也並未通知 Conan。他得知消息,思考後發出聲明,認為在凌晨開始的 Tonight Show 已不能稱為 Tonight Show,他不願此一傳統在他手上改變,若 NBC 堅持,他將離開工作超過20年的 NBC 以示抗議。在為期約兩週的談判期間,Conan 的支持者在網路上發起運動,更在實體世界遊行聲援。但最終 Conan 並未達成心願,NBC 花錢了事,付給他以及他的班底四千五百萬美金讓他離開。這讓他的支持者非常失望,對 NBC 也有諸多批評。姑且不論誰是誰非,在一月二十二日,他的最後一集 Tonight Show 中,Conan 對他的觀眾們講了真情流露,極其動人的一段話。



其中最後一段是這樣的:
All I ask of you is one thing... I ask this particularly of the young people who watch. Please don't be cynical. I hate cynicism. For the record, it's my least favorite quality and it doesn't lead anywhere. Nobody in life gets exactly what they thought they were going to get. But if you work really hard and you're kind, amazing things will happen. I'm telling you, amazing things will happen.

我只請求諸位一件事,尤其是對年輕的觀眾們。請不要憤世嫉俗。我痛恨犬儒主義。在此聲明,它是我最不喜歡的人格特質,而且它從來都不能帶來任何好處。在人生中,沒有一個人能恰恰得到自認應得的一切。但只要你非常努力去爭取,而且保持親切,美好的事情就會發生。我告訴你,美好的事情會發生的。
沒有一個人能得到自認應得的一切。但這不能成為四處批評,憤世嫉俗的理由。努力工作,和善待人,好事就會發生的。

2010年9月29日

好久沒發音響文

話說我原先的系統完全是老掉牙,從電腦用 USB 接 M-Audio Transit,數位訊號先進 Theta Digital TLC 去 jitter,再進 ESTi DAC-01 數位禪,出來到單端 6550 14W/8Ω 管機配上 Wharfedale 的書架喇叭,數位部份的器材都是用 online UPS 供電。小時候弄這套系統時考量預算,主要打算拿來聽聽 Jazz,七八年下來也還稱職;偶然播個搖滾或是電音當然是噴血,速度慢到想哭,軟得要命,但反正很少在家聽這些,也勉強相安無事。直到最近開始想聽些古典音樂,一開聲我就覺得到了忍耐的極限…(泣)

主要問題是我的管機實在太溫吞,輸出 14W,然後書架喇叭的效率只有低得可憐的 87db,建議功率 50W/8Ω,這種搭配看就知道會很慘啊。小聲時沒層次,一大聲上不去,聽起來簡直跟床頭音響差不多。於是又進入搜尋器材的無間地獄…結果發現,音響這領域進步也太慢了,現在大家都在講「數位流」播放器,還跑出一堆 hi-end 產品,這個我 2006 年就在弄了,還被人家笑說電腦跟硬碟怎麼可能好聲,結果現在大家還不是都把音樂放在硬碟裡。說黑膠或許有差,講到 CD,弄個無失真壓縮,放硬碟明明就好聽又方便。(好,抱怨完畢)

總之最關鍵三個東西要動:DAC、擴大機、喇叭。DAC 部份,自從看了 Lavry 的論文還有技術簡介以後就一直對他們 jitter 處理方式很認同。數位訊號從電腦出來,鐵定 clock 是飄來飄去,不處理的話復原回來整個波型都長不一樣。他們家拿個超精準的 clock 1ns 為單位微調去追,這種解法就算訊源那邊很慘,也聽不大出來。我對那台數位禪的聲音不爽很久了,Lavry DA11 直接有 USB 跟音量控制,換上的話,jitter 處理、電腦輸出、聲音改善還有 preamp 都省了,四台變一台,還不錯。反正我除了電腦也不會有其他訊源,前頭電源供應放個 online UPS,應該是不錯。

接下來擴大機跟喇叭可就頭大了。現在要存錢,不能亂撒,得考慮現有的設備,一步步換掉。目前還沒決定要走 PMC + Bryston 或是管機 + 高效率喇叭(也許全音域/Zu?)的路子。現階段先把擴大機換上家裡淘汰下來的電晶體機型 Rega Elex,功率 60W,推的輕鬆,解析好很多,但原本 DAC 聲音走向就冷硬,現在更是缺乏感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