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0日

又要搬家了...



2006年離開T社當起 freelancer,寄居安東街老公寓作為工作室。房子老舊,天花板剝落露出鋼筋,冬冷夏熱。然而社區佔地寬廣,在台北市核心地區拉開一片庭院,家家花木扶疏,鄰居多為退休長者,頗有消閒意味。工作累了,徒步到忠孝復興吃個鼎泰豐,處在捷運交界處,到哪都近,習慣了也著實不錯。

前後約莫一年,由於某些原因,導致產權所有者鐵路局要收回房子,被迫限期離開。一個人自在慣了,不想搬回家,急著四處找房子,最後在現址基隆路安頓下來。因緣際會,加了幾千租金,又搬到同棟兩倍大的單位。至此,各方面不論大小、裝潢、交通、周遭環境等等都有水準,才真有些安頓下來的感覺。栖栖皇皇限期搬家的經驗,實在不想再有。



未料現居大樓有產權糾紛,蓋因當時買家付完頭期一百萬左右,建商即告倒閉,交屋手續並未完成,協議以頭期款為租金,租期約十年多。現大樓已法拍完畢,得標公司限令住戶在六月底前必須完全般離。房東以一百萬取得如此地段十年居住權利,轉租賺飽走人,而租戶如我,又再次面臨限期離開的窘境。

該是置產的時候,真不想再搬了。可惜能力不夠,奈何!

2010年3月22日

Up in the Air

"Tonight most people will be welcomed home by jumping dogs and squealing kids. Their spouses will ask about their day and tonight they will sleep. The stars will wheel forth from their daytime hiding places; and one of those lights, slightly brighter than the rest, will be my wing tip passing over."


憑窗眺望,地面繁星點點。每圈星子,是一個家庭的淚與笑。而他帶著孤寂,從高空飛掠,不知何處落腳。

Life is better with company.

2010年3月1日

觀影流水帳

Bicycle Thieves (1948), 單車失竊記:義大利新寫實主義,短短90分鐘、黑白片,從一部單車的得失走出人生百態,經典就是經典,極度推薦。

Casablanca (1942), 北非諜影:影史愛情經典,我同意名曲As Time Goes By非常動人,影片好看,但沒有驚豔之感。那時代的表演常有種劇場情調。

The Player (1992), 超級大玩家:cold, hard reality,寫實、尖銳,重看數次還是喜歡,誰說善惡終有報?

District 9 (2009), 第九禁區。南非導演拍攝,表面上科幻,骨子裡全都在講種族歧視。先有這心理準備再去看,還不錯。

Vertigo (1958), 迷魂記:個人覺得是Hitchcock最佳作品,並不驚悚恐怖,但撲朔迷離,掌握極佳。

The Sting (1973), 刺激:套中有套的騙子劇情,多年後仍充滿娛樂性,還有年輕的Robert Redford。值得一看。

Chinatown (1974), 唐人街:其實跟唐人街關係不大的偵探片,Jack Nicholson表演精準,劇情峰迴路轉,Noah那句"You see, Mr. Gitts, most people never have to face the fact that at the right time and the right place, they're capable of ANYTHING."很棒。Roman Polanski產量不大,但多半我都喜歡。

Gran Torino (2008), 經典老爺車:嗯,Clint Eastwood導片多半有水準,這部是不錯,但沒有到極佳。寧可看看Million Dollar Baby或是Unforgiven都更好。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 飛越杜鵑窩:劇情本身已夠精彩,演技動人、寓意深遠,描述權力、友誼、自由,極度推薦。

City Lights (1931), 城市之光:笑中帶淚,卓別林極為精湛,喜感與哀愁收放自如,流浪漢與賣花盲女動人的小人物奮鬥。非常棒。

Factory Girl (2006), 縱情女郎:一直認為Sienna Miller其實是會演戲的,雖不到極好但也絕不是花瓶。背景故事非常動人,劇情真實性頗有爭議,所以當成探索Edie Sedgwick故事的引子即可,無須盡信。影片本身尚稱中規中矩。

Milk (2008), 自由大道:I Am Sam, Mystic River都不錯,但21 Grams與這部裡頭,Sean Penn(西恩潘)都帶些沽名釣譽的匠氣,不是很喜歡。

Vanishing Point (1971), 粉身碎骨:經常被認為是cult片,其中的muscle car高速追逐的確可稱經典,然而影片本身不只於此。主角本身意在言外的行動、加上電台DJ Supersoul的唱和,是對美國七零年代體制的陽剛衝撞,結尾壯烈、震撼。個人喜歡這部電影多過較常提及的Easy Rider。

Easy Rider (1969), 逍遙騎士:一直認為這部電影與Vanishing Point有非常類似的元素,藥物使用、嬉皮、同性戀、反戰... 旗幟鮮明、觀點傳達的相當清晰,本片著墨較多,但Vanishing Point較為激烈粗獷。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2005), 晚安,祝你好運:George Clooney相當自由派,演/導/製了不少部關於美國政經共同體、資本主義帝國為惡的電影,Confessions of a Dangerous Mind, Syriana, Michael Clayton題材都有貫串之處。近期的The Men Who Stare at Goats與之前Burn After Reading表面雖為喜劇,其意也在諷刺。本片是關於媒體反抗麥卡錫主義,並附帶提及當大型媒體皆由政經共同體控制時的資訊鞏斷恐怖。

(若不知道麥卡錫主義為何,看一下連結吧。這東西在台灣盛行得很...)

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 (1975), 歡樂歌舞片,詭譎綺麗,如果能看完前面20分鐘,應該就能開心的看完全片(吧)。love it or hate it.

Lemon Tree (2008),檸檬樹:本以為是又一部關於巴勒斯坦人痛苦的電影,並非不同情但已經很熟悉,然而在意料之外(亦)採取了以色列人的視角,成果超乎期待。

Moon (2009), 月球:相當好的編劇,一太空人加上人工智慧電腦,當然想起了2001太空漫遊,中段也有點The Shining的影子出來,甚至到Blade Runner,但仍有相當原創性。楚楚說「好寂寞的故事阿」,誠哉斯言。推薦。

The White Ribbon (2009), 白色緞帶:標準文青片,以德國鄉間發生的事件反映當時的社會文化,最後連結到一戰導火線塞拉耶佛事件。應該是試圖做反思,但敘事隱晦,劇情枯燥。很適合拿來當氣質話題。

Thirst (2009), 蝙蝠:血色情慾:有朴贊郁的一貫風格,大膽、具衝擊性,不過招式稍微用老,且題材有些牽強。

The Host (2006), 駭人怪物:怪物根本不重要,只是拿來做譬喻。講的是家庭關係並諷喻美韓、政府等等。是好電影,不過我期待太高,結果感動不大。

An Education (2009), 名媛教育:英文片名一語雙關,是變形的成人YA片,少女受到打擊、成長、獲得救贖。以小更動獲得新意,可口小品,值得一看。

The Hurt Locker (2008), 危機倒數:以平實方式演出拆彈大隊在伊拉克的經歷,反映戰爭本身的無謂與荒謬。電影本身不錯,然而此類題材經典太多,相形之下有些吃虧。

Antichrist (2009), 撒旦的情與慾:心中立即感想是,這真的是病人拍出的片。Lars von Trier的確罹患憂鬱症,感覺操弄過頭、自溺太深,絲毫不認為這主題有探索到如此濃度的必要。Dogville就已經不是很喜歡,看Dancer in the Dark(在黑暗中漫舞)足矣。另,本部電影的解碼,這篇中說得精準,應以尼采的反基督出發,而非教會意義的反基督。